新序原文及翻译 新序原文及翻译宋昭公出亡

新序原文及翻译 新序原文及翻译宋昭公出亡

1、原文: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x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 未献也 , 然其心许之矣 。致使于晋,顾反 , 则徐君死于楚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 , 不言而其x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 , 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宋人有得玉者 , 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 , 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沪教版作“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 , 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

2、翻译: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 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 。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 。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 。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延陵季子 说:“我不是赠给他的 。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 。即使如此,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 , 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 。爱惜宝剑 , (而不实现心中的诺言)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的人是不这样的 。”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 。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收纳宝剑的`)遗命 , 我不敢接受宝剑 。”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离开了 。(一个)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可翻为“呵”,下同)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新序原文及翻译 新序原文及翻译宋昭公出亡】
有一个得了一块宝玉的宋人,把宝玉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 。子罕不接受 。这个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人看,雕琢玉器的工人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 。如果你把玉给了我 ,  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 , 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所以宋国年高有德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所当作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 。”现在拿百两黄金和黄莺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黄莺; 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必选择百两黄金; 拿和氏璧和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来给贤德的人看,贤德之人必定选择合于道德的至理之言 。人的知识愈精深,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识愈粗浅,他所选择的也愈粗俗 。子罕所当作宝的东西真是到了极致的境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