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能笼络到那么多能人为自己效力?

项羽和刘邦在中国历史上 , 是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 , 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 , 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 , 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 , 刘邦本身非将才 , 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后项羽宰制天下 ,  声势如日中天 , 而刘邦仅被封为汉王 , 所据之地偏远险阻 。然而 , 历史的转轮却出现了强弱悬殊的戏剧性大逆转: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自刎 , 全盘皆输;刘邦则承袭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 , 尽收天下 , 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 。
建立汉朝后 , 刘邦以文治理天下 , 征用儒生 , 诏令天下 , 广泛求贤 。即位的同年6月 , 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 , 宴席上 , 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 , 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 , 决战沙场 , 百战百胜 , 我不如韩信 。可是 , 我能做到知人善用 , 发挥他们的才干 , 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至于项羽 , 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 , 但又对他猜疑 , 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
【刘邦为什么能笼络到那么多能人为自己效力?】那么刘邦为什么能笼络到那么多能人为自己效力?
网络配图
一、工于心计 , 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
刘邦天生狡黠、油滑 , 爱吹牛皮 , 颇象个混混儿 。他的出身极其普通 , 其名子不为世人知这与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 。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 , 刘邦显得黯淡 , 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 , 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 。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 。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 , 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 。他自比"信陵君" , 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 。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 , 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 , 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 。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
刘邦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很多优良品德 , 例如 , 他学到了用笼络手段壮大力量的方法 。用现在的说法 , 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 , 润滑人际关系 , 有较强的凝聚力 , 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 , 项羽闻讯 , 欲击之 。是时 , 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 , 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 , 恭敬地"以兄事之" , 并"奉卮酒为寿" , 与之约为婚姻 。项伯遂感于厚爱 , 力劝项羽"善遇"刘邦 , 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 , "常以身翼蔽沛公" , 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 , 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 , 但其麾下人才济济 , 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 , 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 。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 , 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 , 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网络配图
二、宽容、仁慈、有大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