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发现亿年前白垩纪时期恐龙足迹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对泸州市叙永县大石乡境内新阳、龙井两村发现的恐龙足迹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结论为距今约一亿年白垩纪时期的三个种类恐龙足迹 。
某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叶勇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组成的专家组专程赶往泸州市叙永县,对境内大石乡新阳、龙井两村发现的恐龙足迹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
专家组在大石乡龙井村(小地名牛咡洞)发现了多道恐龙足迹,其中一道蜥脚类行迹长度超过10米,包括了20对后足迹 。
网络配图
蜥脚类是恐龙时代中最大型的陆生爬行动物,中身长最大能超过30米,有很长的颈和尾,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如大酒桶般的身躯 。
距离蜥脚类恐龙足迹的不远处,村民发现一排不一样的足迹 。“这是鸟脚类恐龙足迹 。”邢立达博士惊呼 。“鸟脚类恐龙行迹在中国非常罕见,以前在重庆綦江发现过 。
此次叙永发现的鸟脚类恐龙足迹属于卡利尔足迹,这类足迹由禽龙类所留 。”邢博士显得无比激动 。“禽龙类是一种大型的植食性恐龙,嘴巴里有大量的牙齿用来碾磨食物 。”
叙永发现的鸟脚类恐龙足迹长约23厘米,根据足迹推断,造迹者属于中等大小,体型适中,可能是未成年的个体 。“这种恐龙时常社会性生活,如果能在周围多加寻找,很有可能发现更多的足迹 。”
随后,专家组对大石乡新阳村桫椤沟恐龙足迹进行考擦,龙井和新阳两地相距直线距离约1500米 。继上次发现兽脚类恐龙的岩石上,再次发现蜥脚类恐龙 。“这里保存着极好的兽脚类恐龙行迹 。”
网络配图
兽脚类恐龙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恐龙,是当地发现的蜥脚类足迹和鸟脚类足迹的造迹者的天敌 。从足迹可推断兽脚类恐龙长约4-6米 。生活年代在白垩纪时期,距今约一亿年 。
专家组介绍,桫椤沟脚印凸显的原因应该是当时该地区是湖泊或者河流,恐龙在泥地上踩出脚印后,经过沙子掩盖沉淀形成足模,而后因地质变化,泥质岩层被风化,只留下较硬的砂质足迹 。
“像桫椤沟这样保存这么好的兽脚类足迹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对研究恐龙足迹的埋藏有重要的意义 。”
最后,经过专家组科学认证后认为:“泸州叙永地区蜥脚类恐龙的多次发现,表明四川盆地的蜥脚类在侏罗纪的极度繁荣之后,并没有在随后的白垩纪中消逝 。而是继续演化,并生存了下去 。而兽脚类和鸟脚类足迹的发现,代表了该地区恐龙物种的多样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白垩纪公园’” 。
相关参考: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 。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 。
在这一时期,大陆之间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 。开花植物出现了,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恐龙种类也开始出现,包括像食肉牛龙这样的大型肉食性恐龙,戟龙这样的甲龙类成员以及像赖氏龙这样的植食性鸭嘴龙类 。
【揭秘:四川发现亿年前白垩纪时期恐龙足迹】网络配图
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像飞机一样的翼龙类,例如披羽蛇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例如海王龙统治着浅海 。但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 。
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白垩纪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的准确时间却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几百万年之间 。
在侏落纪与白垩纪之间没有灭绝事件或生物演化的特点,可明确分开两个年代 。白垩纪结束的时间定的较准,在6550万年前左右,那时全地球的岩石层都含大量的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