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为什么不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很多人不理解,宇文化及为什么不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是选择了杀掉隋炀帝?其实从内因来说,宇文化及简单粗暴,政治水平太低,不懂得利用政治资源 。从外因来说,隋末与东汉末年形势有异,“挟”着隋炀帝,也不足以“令诸侯” 。
宇文化及是个官二代、富二代 。他的父亲宇文述,是隋朝的许国公——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宇文述和李渊爵位相当 。宇文化及从小就倚仗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不遵法度 。其为人贪婪骄横,凶残阴险,被长安百姓称为“轻薄公子” 。
偏偏这么个货,跟当太子的杨广交好,在杨广继位后更被任命为太仆少卿,犯了罪也只是轻描淡抹,免官不久又重新任用 。

宇文化及为什么不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文章插图
大概宇文化及对杨广还是有几分畏惧的 。所以当他的弟弟与人合谋造反、先斩后奏推举他为主帅时,他被吓得脸色顿变,冷汗直流,好长时间才稳下心神 。但一旦稳住心神,他就变得十分“果决”起来 。
叛军在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也有说是十一日的)夜间,攻入行宫,搜捕到炀帝杨广,天明时押至寝殿 。宇文化及立刻命部下缢杀炀帝 。然后,他选了平时与自己交好的一个宗室、炀帝之侄、秦王杨浩,立为皇帝 。自己则以“大丞相”之命掌握实权 。
注意,叛乱发生在618年三月 。而在617年七月,李渊已经从晋阳起兵 。李渊打的是“志在尊隋”的旗号,宣布尊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 。在十一月时,唐兵攻入长安,迎代王杨侑,立之为帝,宣布改元 。而远在丹阳(今南京)的隋炀帝,则被遥尊为太上皇 。如果以长安都城为隋朝正统的话,这时的隋炀帝已经被废掉了 。
并且除了李渊的唐军之外,各地的起义军也很多,在《隋唐演义》中有“十八路反王”之说 。比如说李密,616年称魏公,改元永平,发布檄文,声讨炀帝十大罪状;比如说刘武周,617年起兵,自称太守,却依附于突厥;比如说王薄,611年就起兵,与隋军多次发生战争;比如说窦建德,611年起兵,在617年正月时就称长乐王……这些都是在宇文化及尚未叛乱时,就已经公开反叛的 。
宇文化及为什么不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文章插图
换言之,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隋炀帝早就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力——要不然,他也不会揽镜自照,留下那句著名的“好头颅,谁当斫之”了 。
东汉末年,朝廷对地方也没什么控制力,但是各派势力名义上还是汉朝的地方武装,改元称帝、建立政权的几乎没有 。也就是说,形式上还保持着汉室一统 。那个时候,控制了皇帝,在政治上是有一定优势的 。
而到了隋朝末年,大家都起来反对炀帝了,谁再“挟”着炀帝,不仅不能“令诸侯”,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
【宇文化及为什么不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