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朗读视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全文


1、常识:《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
【论语十二章原文朗读视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全文】(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学)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第一章:
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
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
(2) 时习:时常地复习 。(3) 说:通假字,音ua,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句将学习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
第二章: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
(3)为:替 。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 。“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
课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