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症状?小麦在什么时期得这病

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症状?小麦在什么时期得这病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 。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 。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 。1.苗腐 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2.穗腐 小麦扬花时,衩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 。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 。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 。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3.茎基腐 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 。
小麦赤霉病,扬花期染病,灌浆期见病,一旦发生,很难防治 。防治该病,预防为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 。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 。选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 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

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症状?小麦在什么时期得这病

文章插图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 。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
(1)症状 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 。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末,即夏孢子 。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造成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
第一,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第二,有大面积感病品种;第三,3~5月份雨量较多;第四,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 。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 。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 。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水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
2.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 。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