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帝去世前为何不愿传位于康熙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 ,  福临(即: 顺治皇帝)因出天花卒于养心殿 , 遗诏命皇三子玄烨继位 。福临真的属意于玄烨(即:康熙皇帝)吗?
《清圣祖实录》记载 , 玄烨"六龄(顺治十六年)时 , 尝偕世祖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 , 问安宫中 , 世祖各问其志 。"常宁只有3岁 , 不能回答;福全说长大了"愿为贤王";玄烨则告诉皇父:我长大了愿"效法皇父" , 勤勉尽力 , "世祖皇帝于是遂属意焉 。"
网络配图
可是 , 《汤若望传》一书中说 , 福临去世前考虑皇位继承人选时 , "想到了一位从兄弟 , 但是皇太后和亲王们的见解 , 都是愿意皇帝从皇子中选择一位继位者 。皇帝使人问汤若望底意见 。汤若望完全立于皇太后一方面 , 而认(为)被皇太后选择的一位太子 , 为最合适的继位者 。"
"皇帝最后受到汤若望底劝促 , 舍去一位年龄较长的皇子(福全) , 而封一位庶出的 , 还不到七岁的皇子(玄烨)为帝位之继承者 。"所以做此选择 , "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太子 , 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 , 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 。"
福临属意的这位从兄弟 , 很可能是指安亲王岳乐 ,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 , 饶馀郡王阿巴泰之子 。清入关初年 , 岳乐率军南北征伐 , 曾击败张献忠农民起义军 , 参与议政 , 掌部院事务 , 具有军、政两方面丰富经验 。岳乐逝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 福临去世时 , 他正值盛年 , 是福临所有从兄弟中很突出的一位 。
福临舍子传兄的想法 , 也同下述两种因素有关 。
网络配图
福临去世前 , 清廷内部开明派与保守派之间矛盾突出 , 在一系列大政方针问题上 , 福临同孝庄、索尼等人存在分歧 , 双方关系很紧张 。如果8岁的玄烨继位 , 反对派的主张立即占据优势 , 福临的治国方针与举措将付之东流 。他想传位于岳乐 , 说明后者是支持他的政治举措的 。
福临亲政的第三年 , 即顺治十年 , 急于前去盛京(沈阳)谒陵 , 经群臣劝阻 , 未能成行 , 延至翌年七月 。起程前 , 满汉大臣又以战事尚未结束、国帑不足等为由 , 再行劝阻 。
"时乌金王(郑亲王济尔哈朗)亦言之 。上曰 , 朕去后 , 尔即有天下可也 。王曰 , 昔先皇顾命 , 以圣躬相托 , 非以天下与臣 , 今所言专欲保护圣躬耳 , 万一不测奈何 。上曰 , 如欲大位者 , 听为之耳 , 若再言 , 即革汝仪卫 。是月晦 , 罢行 。中外称庆 。"
网络配图
济尔哈朗是福临的从叔父 , 曾与摄政王多尔衮共同辅政 。福临让济尔哈朗称帝自为 , 显然是恼怒之下 , 意气用事之言 , 但却反映出他头脑中 , 还有清朝入关前军事民主制(共主国政 , 皇位由推举产生等)习俗的残余 , 而子承父位的封建正统观念 , 起码是不明确的 。
玄烨自幼与皇父相处无多 , 很少得到父爱 , 在决定他一生命运的皇位继承人问题上 , 又多亏祖母孝庄的坚持 。得以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