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如何收服明朝五大降将从而实现大清一统

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 。这五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和祖大寿 。五将尤其是前四将归清,极大地壮大了清朝的力量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有德(1602-1652),辽东人 。努尔哈赤攻克辽东,孔有德与耿仲明(1604-1649)奔皮岛(辽宁南大海中)明总兵毛文龙麾下 。由于毛文龙屡为清所败又骄纵不受节制,为袁崇焕所杀 。孔、耿二人走投登州巡抚孙元化,担任参将 。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率兵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遣孔有德率骑兵800赴援 。孔有德到吴桥,下大雪,没有吃的,士兵便掠夺百姓财物 。在部将李九成儿子李应元的唆使下,孔有德叛变,耿仲明为内应,攻下登州 。孙元化自杀未遂,孔有德让他乘船离开,自号大元帅,耿仲明自称总兵官 。明遣朱大典围攻,天聪七年三月,孔有德、耿仲明航海投降皇太极 。
孔有德一投降,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都元帅,隶汉军正红旗 。崇德元年封恭顺王 。入关后随多尔衮进攻李自成起义军,又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 。顺治三年封定南王 。九年为李定国围于桂林,自杀 。耿仲明投降后,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总兵官 。崇德元年,封怀顺王 。入关后,跟随孔有德进攻李自成,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 。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领兵入广东 。以匿逃人罪自杀于吉安 。
尚可喜,辽东人 。崇祯时,为明东江总兵官(驻皮岛)黄龙部下 。孔有德登州叛变后,黄龙提升他为广鹿岛副将 。天聪七年,孔有德、耿仲明引后金兵攻旅顺,黄龙兵败自杀 。明以沈世奎代黄龙为总兵,部校王廷瑞、袁安帮构陷尚可喜,可喜还据广鹿岛 。天聪八年投降皇太极 。皇太极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 。顺治元年随阿济格西追李自成,三年又随孔有德南下 。六年改封平南王,驻广东 。康熙十二年,乞归海城 。三藩起事,他仍然忠于朝廷,封平南亲王 。十五年因子尚之信叛,忧而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洪承畴(1593-1665),福建南安人 。明万历进士,历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 。崇德四年(1639)督师蓟辽,次年在松山为清兵所俘 。皇太极派范文程劝降他,发现他爱惜衣服,梁上掉下一点灰尘,撒在他的衣服上,他拍了又拍 。从此可见他更爱惜生命 。听了这个报告,皇太极便亲自去看洪承畴 。将身上的御衣解下披在洪承畴身上 。洪承畴睁大眼睛感激地看着皇太极,叹息说:“真命世之主也!”(命世的意思是著名于当世)便归顺了清朝 。
后来洪承畴隶属汉军镶黄旗 。顺治二年到南京总督军务,经略湖广、广西、贵州 。顺治亲政后,他积极贯彻顺治的怀柔政策,成绩显著 。由于他的诱降,永历政权中很多官员投降了清朝,对于瓦解西南抗清力量起了很大作用 。
祖大寿(?-1656),辽东人 。天聪二年(1628)守宁远,擢前锋总兵官,驻守锦州 。三年,皇太极率大军打到明都,袁崇焕与祖大寿千里入援 。皇太极施反间计,制造谣言,崇祯误信,袁崇焕系狱 。祖大寿惊惧出关 。五年,祖大寿率军为大凌河(今辽宁锦县东)筑城 。尚未竣工,皇太极率兵围城 。城中缺食,祖大寿表示投降,说妻子在锦州,他愿回锦州作内应 。但到锦州后,他就拒绝投降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德三年(1638)十一月,皇太极领兵第4次伐明,当时祖大寿方屯中后所(在山海关和兴城之间)到中后所城 。祖大寿出兵击退多铎 。第二天,祖大寿被多铎与济尔哈郎围困 。皇太极致书祖大寿,求相见,祖大寿闭城不出 。崇德五年至七年,明清松锦大战,明军大败,七年二月,祖大寿据守的锦州被皇太极团团围困,城中无食,祖大寿投降 。投降后仍授总兵官,隶汉军正黄旗,不受重用 。顺治十三年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