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原文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注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 , 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
3、在:在于 。
4、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
5、灵:神奇;灵异 。
6、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
7、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 , 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
9、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
10、白?。浩矫?nbsp;,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1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1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 。金:珍贵的 。
13、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14、之:语气助词 , 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15、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扰乱 。
16、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
17、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
18、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 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南阳:地名 , 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
19、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陋室铭》赏析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 。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 。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 。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 , 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
《陋室铭》创作背景《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 。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 , 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 。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最后仅是斗室 。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 , 立在门前 。
《陋室铭》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中唐文学家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 。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 。
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 。他长于诗文 ,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 , 并称“刘白”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