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种植技术与效益 吴茱萸的种植技术

吴茱萸的种植技术与效益 吴茱萸的种植技术


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别称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米辣子等,为芸香科吴茱萸属小乔木或灌木,秦岭以南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吴茱萸的种植技术吧!
吴茱萸的生长习性
吴茱萸产秦岭以南各地 , 但海南未见有自然分布,曾引进栽培,均生长不良 。对土壤要求不严 , 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 。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但作苗床时尤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 , 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

吴茱萸的繁殖方法
1、根插繁殖:选4~6年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且粗壮优良的单株作母株,于2月上旬挖出母株根际周围的泥土,截取筷子粗的侧根,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将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压实,挠稀粪水后盖草 , 2个月左右即长出新芽,翌春或冬季即可出圃定植 。
2、枝插繁殖:选1~2年生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 , 取中段于2月间剪成20厘米长的插穗,插穗须保留3个芽眼 , 下端近节处切成斜面 。将插穗下端插入1毫升/升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半小时取出插入苗床中,入土深度以穗长的2/3为宜,覆土压实,浇水遮荫,一般经1~2个月即可生根,第二年就可移栽 。

3、分蘖繁殖:吴茱萸易分蘖繁殖可于每年冬季距母株50厘米处,刨出侧根 , 每隔10厘米割伤皮层,盖土施肥覆草 。翌年春季,便会抽出许多的根蘖幼苗,除去盖草,待苗高30厘米左右时分离移栽 。
吴茱萸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晒几日 , 碎土耙平,作成1~13米宽的高畦 。
【吴茱萸的种植技术与效益 吴茱萸的种植技术】2、适时移栽:冬、春两季移栽,冬季移栽为好(12月左右) , 春(3~4月)按330~400厘米的株行距挖穴,直径50~60厘米,穴深视根的长短而定,先施入腐熟的厩肥或河泥做为基肥 , 栽苗覆土压紧 。初栽苗小,可以和花生、豆类及红薯等间套作 。

3、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并保持土壤湿润 , 春萌发前施一次腐熟的人粪尿,施肥量随树龄而定,三年生每株施人粪尿10~25千克,在距植株48厘米左右开环状浅沟施下,覆土 。7月开花结果前,施一次磷钾肥 , 冬季追施一次堆肥(或河泥、人粪尿)、草木灰等,培土防冻 。
4、整枝修剪:幼树株高80~100厘米剪去主杆顶梢,促其发芽,在向四面生长的侧枝中 , 选留3~4个健壮的枝条 , 培育成为主枝 。第2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分枝,培育成为副主枝 , 以后再在主枝上放出侧枝 。经过几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为外圆内空,树冠开阔 , 通风透光,矮杆低冠的自然开心形的丰产树型,3~4年之后便可进入盛果期 。
吴茱萸病虫害防治
1、煤病
【症状】煤病别称煤污?。裳脸妗Ⅱ豢浅嬖谖廛镙巧衔τ辗⒉还嬖虻暮诤稚鹤窗?nbsp;, 后期叶片和技干上覆盖厚厚的煤层 , 病树开花结果少 。
【防治】蚜虫和蚧壳虫发生期喷洒2000~3000倍稀释的40%乐果乳油剂,或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 , 每隔7天1次,连打2~3次 。发病期喷1:0.5:150~200波尔多液,10~14天1次 , 连打2~3次 。
2、锈病
【症状】锈病主要危害吴茱萸的叶子,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不太明显的黄绿色小点,橙黄色小疱斑,致使叶片枯死 。
【防治】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打一次 。
3、老木虫
【症状】幼虫在树干内蛀食 , 茎干中空死亡 , 7~10月份在离地面30厘米以下主干上出现未状胶质分泌物、木屑和虫粪 。
【防治】用小刀刮去卵块及初孵虫.幼虫蛀入木质内部,可在蛀孔外灌入可湿性六六六粉50倍液,或用药棉浸80%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封住洞口杀幼虫 。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