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前留下的一道难题,李世民解了一辈子都没有解开

三国时代有两条龙,一条龙是卧龙诸葛亮,一条龙是潜龙司马懿 。
诸葛亮这条龙有名无实,一辈子勤勤恳恳给刘备刘老板打工,丝毫没有非分之想 。
而司马懿则不同,他煞费苦心,隐忍坚持数十年,司马家族最终成龙化凤,篡夺曹魏江山,开创晋朝天下 。
不过,司马懿辜负曹家重托,叛主自立,也落下千古恶名 。
司马懿是一个能量很大的人 。
他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而且波及到几百年之后的隋唐时期 。
他在世时做过一件事,产生极为恶劣后果,几乎成为一道无解难题,让四百年之后的几个皇帝吃尽苦头,连唐太宗李世民这样才干超群的有为之君,都为此事伤透脑筋 。
话说在今天东北一带,汉朝时出现了一个小国高句丽 。
此小国建立后,立即显出极强的侵略性,四处征伐开疆辟土,周边那些老老实实的汉朝藩属小国,被他欺负的不轻 。
但和强大的汉朝相比,它也只能乖乖臣服,一度作为汉朝一个小县城接受管理 。
但历代高句丽国王野心勃勃,曾多次发动叛乱,王莽篡汉期间和东汉刘秀在位时,多次发兵给予其重创,因此始终难成气候 。
汉末三国之时,天下大乱 。中原王朝对周边小国控制力几乎不复存在 。
高句丽人很想乘势而起,倒霉的是,东汉军阀公孙渊家族,长期盘踞辽东,兵强马壮称霸一方,名为军阀,实际也可称为中原王朝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代表 。
公孙家族良将辈出,多次对临近的高句丽大打出手,甚至攻破高句丽国都丸都城 。
高句丽在公孙家族强大军事压力下,势力范围和发展极度受限,几乎没有出头之日 。
但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间,局面发生逆转 。
公孙家族由于长期拥兵自重,首鼠两端,在魏国和误国之间游移不定,激起魏明帝强烈不满,于景初二年,派遣太尉司马懿率领大军兵发辽东,讨伐公孙渊 。
公孙渊虽然厉害,但到了司马懿跟前,却根本走不了几个回合 。
结果公孙渊父子被杀,公孙家族武装力量被彻底毁灭,不仅如此,司马懿为永绝后患,公孙渊辖区范围内十五岁以上男子被捕杀数千人 。
司马懿铲除公孙渊,无意间却给高句丽帮了大忙,等于替他们搬走了压在头上的千斤巨石,除去了头号劲敌,也给高句丽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足够空间 。
此事件可以称为高句丽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时刻,自此之后,高句丽就踏上了快车道,在辽东地区渐渐处于无人匹敌的地位 。
此后中原长期处于两晋南北朝的大混乱时期,高句丽乘机得以发展壮大,到隋唐时期,已经成为独霸辽东、地方数千里的一个庞然大物 。
他们不仅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且对中原王朝不屑一顾,时存觊觎之心 。
最让人不安的是,高句丽与中原一样,以农耕文明为立国之本,对于土地有着强烈需求和企望,这一点与抢了就跑的游牧部族有着本质区别,让中原皇帝时刻如芒刺在背,感到危机 。
因此,中原王朝重归一统之后,从隋朝开始,就注意到高句丽的潜在威胁,屡次用兵攻伐,想彻底铲除这个隐患 。
但以隋朝国力之强,居然奈何不了高句丽,隋文帝出征一次,隋炀帝出征三次,最多时调集重兵近百万,却无一例外遭遇惨败 。
到了唐朝开国后,李世民依然秉承了隋朝的做法,"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必欲除之而后快 。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英才盖世、神武英明的唐太宗,在面对高句丽之时,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
高句丽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威胁之前,同仇敌忾,迸发出强大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