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白起怎么会死在秦昭王手中?

白起 , 又名公孙起 , 秦国上将 ,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 。白起善于用兵 , 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 , 出奇无穷 , 声震天下” 。他一生征战37年 , 未尝一败 , 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 , 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但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 , 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 , 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
网络配图
是百战百胜的“战神” , 还是杀戮无度的“杀神”?人物的解读有不同角度 , 而史实却是唯一的 。透过千年变幻的历史烟云 , 回到那个“争地以战 ,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 杀人盈城”的战国时代 。白起 , 这个有血有肉的关西汉子 , 向我们走来……
“关东出相 , 关西出将” , 这句话 , 或许正是源于白起 。白起是今陕西眉县常兴人 , 当年这里是秦国关西故地 , 百姓与羌胡等族杂居 , 崇尚勇力、精于骑射 。
白起的档案在公元前294年前是一片空白 , 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 。公元前294年 , 在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 , 白起第一次亮剑 , 以左庶长(相当于中级将领)的身份指挥新城之战 。他一战告捷 , 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 。
此时 , 距离商鞅开启的变法时代 , 刚刚过去62年 。接下来的37年 , 秦国进入了白起的征战时代 。
新城之战 , 打开了秦国东进的大门 。韩国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为了夺回新城 , 韩国找到魏国帮忙 。24万联军聚集在伊阙(今洛阳龙门) , 向白起叫板 。
秦军人数不及对方一半 , 唯一的可趁之机是韩、魏两军各有私心 。白起绕到了魏军的背面 , 突袭得手 , 再掉过头来 , 全歼韩军 , 俘获了主将公孙喜 。
这是战国时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24万联军化为乌有 , 韩、魏两国被挤出了强国俱乐部 , 5座城池归于秦国 。第二年 , 一听说白起又要出兵 , 魏军闻风而逃 , 61座城池拱手相让 。
至此 , 韩、魏已不堪一击 , 秦国开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国 。公元前279年 , 对楚国的战争打响 。在这个老牌的南方大国面前 , 白起的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 , 先是连下5城 , 接着轻而易举攻陷都城 。楚国的国都 , 一夜之间变成秦国的南郡 , 楚王仓皇逃走 。
消息传到咸阳 , 秦昭王大喜过望 , 封白起为武安君 , “以武安民” 。
长平之战 , 千古罪证
秦国剩下的宿敌只有一个:赵国 。在战国七雄中 , 最有可能和秦争夺统一权的 , 也是赵国 。
网络配图
秦国商鞅变法完成之后 , 赵国也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秦赵两国的势均力敌 , 从“战国四大名将”就可见一斑:白起战廉颇、王翦对李牧 , 他们分属秦赵两国 , 是彼此毕生的劲敌 。
公元前262年 , 白起再度攻打韩国 , 夺取野王城 , 切断了韩国的上党和都城的联系 。上党郡守冯亭和老百姓商量说:“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断了 , 韩国肯定没法管我们 。秦军逼近 , 韩国不能接应 , 我们不如归附赵国 。赵国如果接纳了我们 , 秦国肯定会攻打赵国 。赵国受到武力威胁 , 必定和韩国结盟 。这样一来 , 就能阻挡秦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