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帝的宠妃曾被埋在北京西直门外的田村?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突然谈起了关于清朝光绪帝宠妃:珍妃死亡之谜 。便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深入研究了一下,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1、珍妃死亡之谜
有关珍妃之死,《清史稿》采纳珍妃殉节跳井说,由于此时是当时清朝遗老们主持下修订,自然倾向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的看法,认为是珍妃殉节跳井,而非慈禧下令杀害 。由于该书具有准正史地位,自然引起了广泛争议 。
在《爱新觉罗·毓欢》一书谈道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对珍妃死时的看法 。
载沣对珍妃畏死曾长跪求免的说法,嗤之以鼻,他说:“高傲的珍妃绝非那种苟且偷生的人 。同时他又指责了崔太监将珍妃裹毡,因为太监动手裹毡,势必要接触“玉体”,而这是与‘礼’不合的 。所以高傲的珍妃只能是殉节跳井,甚至载沣对于部分民国鸳鸯蝴蝶派学者询问珍妃遭受杖责一事,也以太监不能接触“玉体”来反驳,所以此种说法从情理上一度也成为对于慈禧下令杀害珍妃说一种看似有力的反驳 。
解放后部分史学工作者信服,但是随着大量史料出现,史学工作者发现事情并不简单,首先是晚清宫女何荣儿《宫女谈往录》的出现,打破了太监不能接触“玉体”的说法,谁要打扮得妖里妖气,说不定要挨竹板子 。挨竹板子,疼是小事,丢人是大事,让执法的太监把衣服一扒,裤子褪下来,一点情面不留,露着白屁股(内廷的规矩,挨打,是要肉直接挨到板子的,不许垫中衣),趴在廊庑的滴水下,一五一十地挨打,打死也不许出声(跟太监挨打不同,太监挨打不脱中衣,要大声求饶),挺大的大姑娘,臊也得臊死 。所以我们的打扮都是淡妆淡抹 。”
由此史学工作者们恍然大悟,慈禧正是将珍妃等同于宫女进行了杖责,褫衣廷杖确实是事实,这也和其他史料说法相合,而那根正先生的《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更是转述隆裕的说法,珍妃遭到廷杖后掉了孩子并从此终身不孕,这都是清宫档案绝不可能出现情节,所以载沣应该是为慈禧回护,所谓太监不能接触“玉体”根本无法成立,由此史学界大多开始赞同是慈禧指示亲信太监崔玉贵推其入井的,但是细节方面却不是很清楚,关于这一点,有三部书都曾经进行过比较详细描述 。
《宫女谈往录》《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故宫周刊》
2、死后哀荣
珍妃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为恪顺皇贵妃,却让珍妃娘家人打捞珍妃遗体,草草下葬在别处,10多年后,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统领后宫,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该葬的地方——崇陵妃园寝 。

据溥仪回忆,隆裕皇太后死后,瑾妃就由贵太妃升为皇贵太妃,主持后宫,成为紫禁城内幸存的四大贵妃之首
(另外三妃是敬懿皇贵妃、庄和皇贵妃、荣惠皇贵妃,她们三人都是同治帝的妃子) 。
瑾妃很专权,自己俨然成了皇太后,效法慈禧,让溥仪叫她皇额娘,经常管教溥仪,不把皇帝放在眼中 。为此,溥仪在一些人的怂恿下,公开与瑾妃吵了一架,使瑾妃很下不来台,溥仪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瑾妃为了出这口气,把溥仪的奶奶、母亲召进宫,对她二人施加压力 。她二人可吓坏了,一齐跪下来苦苦哀求,答应劝溥仪给瑾妃赔礼道歉 。最后溥仪经不住祖母和母亲的苦劝,被迫给瑾妃道了歉 。溥仪的母亲个性极强,从未受过别人的训斥 。这次窝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吞了鸦片烟自杀了 。瑾妃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吃惊不小,深怕溥仪追究此事,于是也改变了对溥仪的态度,两人关系有了明显地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