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邦与寡妇大嫂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刘邦在家里排行老三 , 是妈妈的老儿子 , 所以本名叫刘季(季是老幺的意思) , 长大后觉得“季”不太雅 , 改名为“邦” 。他生于公元前256年(一说为前247年) , 只比秦始皇嬴政小三岁 。刘邦是丰邑人(今江苏丰县) , 那时 , 这片地方还属于楚国 。与出身高贵的秦始皇相比 , 刘邦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 , 而且就是农民家的孩子 。
刘邦的父亲刘执嘉(尊称刘太公是刘邦发达以后的事了) , 是个忠厚老实的自耕农 , 没有什么文化 , 按现在说法就是比较富裕的中农 。除了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地干活 , 刘执嘉回到家里后打发时光的方式无外乎与亲朋邻里扯扯家常 , 喝点儿小酒 , 最开心的就是抱上一只大公鸡 , 与同村人寻求一下斗鸡的刺激 , 此外 , 踢球也是他乐而不疲的娱乐项目 。刘邦的母亲呢 , 大家都叫她刘媪 , 就是刘家媳妇的意思 , 也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 。据史书附会说 , 一天刘媪到山上去干活 , 正赶上雷电交加 , 刘执嘉不放心就去找老婆 , 据说在相距很远的地方 , 他突然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条龙附在刘媪身上 , 吓得够呛 。随后不久刘媪就怀了孕 , 一年后生下刘邦 。实际情况呢 , 我觉得可能就是夫妻俩一起到山上干活 , 躲避雷雨时百无聊赖 , 一时兴起野合而有了身孕 。
网络配图
刘媪生了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 , 刘邦和他的两个哥哥 , 后来就病故了 。刘执嘉耐不住寂寞 , 又娶了个老婆 , 生下了刘邦的弟弟刘交 。
大哥人称刘老大 , 后来改名叫刘伯(伯是大的意思) , 一直本本分分地务农 , 因积劳成疾 , 年纪轻轻地抛下妻子和儿子归天了 。大嫂挺守妇道的 , 在那个改嫁很流行的年代一直没动这个心思 , 领着孩子单过 , 日子不富裕 。也许是人穷志短的缘故 , 她为人比较自私刻薄 , 对刘邦这个游手好闲的小叔子十分鄙视 。
二哥 , 大家都叫他刘二儿 , 后来也起了个雅些的名字 , 叫刘仲(仲也是二的意思) 。自大哥死了以后 , 刘二儿就成为家里的最能干的劳动力 , 撑起了全家的生计 。他靠着踏踏实实的劳动 , 虽然没有大富 , 但也让家业不断地有所积累 , 维持小康的水准还没什么问题 , 所以很讨父亲刘太公的喜欢 , 他经常拿刘二儿如何如何能干说事 , 对刘邦加以贬斥 。这种一褒一贬的对比式的教育 , 是今天专家最为反对的家教方法 。可那时刘太公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 让刘邦和二哥之间很是有些隔阂 。后来刘邦拉出队伍造反时 , 刘仲胆小怕事 , 推说家里父亲需要照顾 , 就一直躲在老家没出去跟着闹事 。
弟弟叫刘交 , 因为是后老婆生的儿子 , 从小就被娇生惯养 。他喜欢读书 , 多才多艺 , 是刘家唯一的“秀才” , 很有点儿文人气质 。刘交基本上没务过农 , 被刘家按照以后能当个文人士大夫加以培养 。他一度曾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 , 可见文化水平已经不仅仅限于识文断字 , 而是达到了能够从事专门研究这样比较高的层面 。没学几天 , 就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 , 他才被迫离开山东 , 回到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