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初到上海时曾被嘲笑叫花子

李鸿章初到上海 , 就像一条出水蛟龙 , 一时间弄得风生水起 , 在上海滩这块“风水宝地”写下了国人最早的创业神话 。当然 , 不论何种创业 , 都充满艰辛与坎坷 , 不屈与苦痛 , 李鸿章也不例外 。六千五百名淮军 , 雇佣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水上交通工具——七艘洋轮 , 兵分三次从安庆而下 , 以近乎大摇大摆的姿态 , 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 , 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太平天国铁桶般严密的防区天京及苏皖一带 , 顺利抵达上海 。朝野上下 , 对“初出茅庐”的李鸿章不禁刮目相看 。对这一近乎冒险的行动 , 李鸿章在一封致友人信中写道:“此行险阻艰危 , 当备尝之 , 成败利钝所弗计也 。”
上海各界盼援兵如久旱之盼云霓 , 而淮军杂乱的着装与简陋的装备令他们多少感到失望 。特别是洋人 , 更是公开嘲笑不已 , 说李鸿章的淮军是“叫花子兵” 。憋了九年闷气的李鸿章正想着如何扬眉吐气呢 , 不料以破釜沉舟的气概刚刚踏入上海 , 迎来的却是一股更加让人压抑的郁闷 。他被逼到了墙角 , 除了拼命与成功 , 已是别无选择 。李鸿章在上海站稳脚跟 , 使得中外人士对他刮目相看的首战之功 , 便是虹桥大捷 。1862年 6月 17日 , 李秀成率太平军五六万人逼近上海 , 猛攻虹桥淮军兵营 。到上海两个月了 , 淮军还没像模像样地打过一仗 , 不唯李鸿章 , 全军上下 , 都憋着一股气 , 攒着一股劲 , 总想寻个机会好好地打它一个漂亮仗 。九年幕僚生涯 , 李鸿章经历的战阵可谓多矣 , 足以称得上一位沙场老将 , 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
网络配图
【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初到上海时曾被嘲笑叫花子】针对太平军远来奔袭、劳军疲乏的弱点 , 他决定抓住时机 , 趁其扎营未定之际主动迎敌 。于是 , 李鸿章亲率各营淮军分成六队 , 在排炮的掩护下迅速出击 。
两军相接 , 很快便处于相互抗衡的胶着状态 。太平军毕竟人多 , 超过淮军近十倍 , 时间一长 , 淮军力渐难支 。而有过两次交锋失利 , 已对太平军怀有恐惧的数千洋兵 , 竟在洋泾浜作壁上观 , 迟迟不肯加入战阵 。李鸿章见状 , 急得快要吐血了 。成败胜负 , 在此一搏 , 只见他跃马冲出战阵 , 不作生还之想地向前冲去 。淮军官兵见主帅如此不顾死活地拼命杀敌 , 全都以一当十 , 奋勇向前 。两军相逢勇者胜 , 太平军遗下三千多具尸首 , 被迫后退 , 逃回泗泾 。
此仗打出了威风 , 也打开了局面 , 李鸿章深感痛快 , 不由得大肆渲染道:“鸿章以五千人击十万贼于虹桥 , 幸获大胜 , 松沪肃清 。”回首战事 , 自然也免不了几分后怕:“幸而我军战胜 , 洋人悦服 , 若我军战败 , 无处立足矣!”
强敌当前 , 尽管打了一场胜仗 , 李鸿章并未头脑发热虚骄狂躁 。经过一番观察了解 , 觉得洋人当初的嘲笑并非没有道理 。在上海这一中国开放最早 , 也是最为成功的对外通商口岸 , 李鸿章算是真正见识了洋人的“能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