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详尽解释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详尽解释

文章插图
意思是: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这里人才鼎盛 。
惟,语助词,没有意义 。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 。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 。
其中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意指楚地出人才 。常用于湖南湖北地区 。以湖南省长沙市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于世 。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详尽解释

文章插图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 。
扩展资料:
相传,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 。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详尽解释

文章插图
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的二门上赫赫书写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甚”八个大字,意思是说楚湘之地,都得益于湖湘这块热土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据湖南学者研究,认为湖南之所以能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因为来自于湖湘文化的精神,这就是“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精神,它成为湖南士民敢于冲决网罗的文化底蕴,演化出强烈的求新求变精神和坚决的反封建精神 。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详尽解释】湖南人卓励敢死和勇为天下先的气质风格鲜明地构成了湖湘文化中的“独立根性”,以及“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