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方法事半功倍的名言 做事找对方法的名句

【跨界谈】
【找对方法事半功倍的名言 做事找对方法的名句】我可以做得更好 , 因为我喜欢 。
-没有兴趣 , 就没有学习 。
作者:谢军(前世界象棋冠军 , 心理学博士 , 教育学博士后 , 现为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
不久前 , 一个8岁女孩短道速滑比赛的让数百万网友对中国少年竖起大拇指 。在比赛中 , 小女孩犯了一个错误 , 一开始就被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重重的摔了一跤 , 让人觉得这个孩子的游戏结束了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 , 小女孩从面上爬起来 , 义无反顾地重返赛道 , 奋力赶超对手 , 最终夺冠 。
当人们赞叹孩子们不屈不挠的努力时 , 我们不禁要问: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 , 是什么让这个小小的身体瞬间能量涌动所向披靡?
赛后 , 小女孩用稚气的语言回答了采访人员的提问 。她说 , 滑是她选择的道路 , 她必须坚持下去;我不觉得辛苦 , 因为我喜欢;遇到困难 , 我会咬牙坚持;谈及未来 , 她希望自己能滑入冬奥会 , 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一个8岁孩子的肺腑之言 , 其实与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的名言不谋而合:路再难走 , 敌人也很难保持坚定的目标 。原来 , 并不是8岁的孩子领悟到了多深 , 只是因为他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 所以他一直在努力!
兴趣是心理能量的基础 。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 , 支撑着运动员在追逐冠军梦想的过程中 , 克服困难 , 不断超越自我 。篮球巨星科比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知道每天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 。由此 , 我们也找到了教育过程中适合男女老少的高效学习方法的答案——没有兴趣 , 就没有学习 。专注兴趣 , 努力学习 , 更容易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
向往就一定能做到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能量 , 一种看似触手可及却难以把握的能量 。例如 , 当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 , 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 我们非常有动力和效率 。而这种感觉是我们在从事一切的时候感受不到的 , 因为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一切都不满意 。
顺应自然 , 发展个性 。
教育是人一生的工程 , 是适应不同个体的特点 , 不断发力以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过程 。
在一个人的不同年龄阶段 , 可塑性最强的是童年 。孩子们天生喜欢玩耍 。对于孩子来说 , 他们喜欢的是游戏 , 而且不厌其烦 。单纯的好奇 , 无缘无故的喜欢 , 没有规则和长远规划 , 更谈不上值得不值得做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 兴趣培养要遵循个性特点和个体成长规律 , 避免一刀切的简单方法教学 。兴趣的培养应以发现-引导-保护为原则 , 在尊重和欣赏儿童天性的基础上 , 准确识别和判断儿童的兴趣点 ,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再者 , 教育目标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落实的 。
好奇是兴趣的前奏 , 喜欢是坚持的理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具有不同的人格禀赋 。所以在兴趣挖掘的初级阶段 , 一定要鼓励孩子去尝试和体验 。什么衣服脏了 , 东西坏了 , 房子乱了等等 。不应该成为大人批评孩子的理由 。重要的是要善于观察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 鼓励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体验 , 在发现孩子的兴奋点和擅长领域的前提下 , 逐渐形成稳定的兴趣点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 , 折射出教育的效果;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 描绘着成长变化的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