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身无长物指的是什么古代说身无长物是什么意思

古人常说身无长物指的是什么

古人常说身无长物指的是什么古代说身无长物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身无长物
贫困或俭朴 。身无长物是一个成语,其中,“长”拼音为“cháng” 。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指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 。
典故:
东晋时有个人叫王恭,字孝伯,太原晋阳人,他出身高贵,父亲王蕴任光禄大夫,妹妹当了孝武帝的皇后 。但王恭不是个轻浮子弟,很注重节操,从小就有好名声 。丞相谢安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会大有出息 。他也自信才华过人,以后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
在生活上,王恭非常简朴,他与同族的王忱很要好,二人都很有才名 。王恭住在会稽,王忱住在都城建康 。二人交情虽好,却不经常见面 。一次,王恭随父亲到都城,王忱知道了,就来见他 。二人交谈时,王忱看上了王恭坐的一张竹席,有六尺长,很精美 。王忱想:王恭从会稽来,那里盛产竹子,这东西恐怕带得多 。于是对王恭说:“你这竹席不错,能送我一张吗?”王恭表示同意 。并马上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卷起来,让王忱带去了 。过后,他在地上铺了一张草垫子,就坐在上面 。[2]
王忱听说后,很吃惊,赶来向王恭道歉:“真对不起,我还以为你不光只有一张竹席呢 。”王恭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我这个人,身无长物 。”王忱见王恭生活简朴,对人又这样慷慨大方,更加敬重他 。
王恭后来受到孝武帝重用,官至叔督、平北将军,实现了辅佐朝廷治理国家的壮志 。
寓意:
古人常说身无长物指的是什么古代说身无长物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古人常说身无长物指的是什么古代说身无长物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古人常说身无长物指的是什么古代说身无长物是什么意思】王恭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一诗中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东晋王朝的大贵族,作为王氏家族的一员,王恭还如此节俭,确是难能可贵 。王恭从盛产竹席的会稽回来,带些那里的土特产应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但他家中却没有一件多余之物 。“俭以养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传承的优秀品质,无论何时,人们都应该勤俭节约,不可肆意挥霍、奢侈无度 。
王恭简介:
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东晋大臣、外戚,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光禄大夫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 。
王恭少有美誉,清操过人,心怀宰辅之志 。起家著作佐郎,迁吏部郎 。太元年间,历任丹阳尹、中书令,领太子詹事,深得孝武帝信用 。太元十五年,出任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 。起兵讨伐王国宝和司马元显,对抗宗室司马道子的势力 。隆安二年,终因刘牢之叛变,战败被杀 。
桓玄上台执政后,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号忠简 。著有文集五卷(据《隋书·经籍志》),如今已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