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给自己相面:一辈子当不了皇帝

咸丰皇帝的突然驾崩,让驻扎在安庆英王府的曾国藩惊恐不已 。他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厮杀,已经扑面而来 。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已经不可能避免 。
不管朝廷局势如何变化,该尽的臣子礼仪还是要尽到的 。所以曾国藩下令,湘军暂时延缓进攻,所有大军披麻戴孝,并在主营内设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文武百官对其三跪九拜,并且放声大哭 。
正当文武百官天天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胡林翼从湖北姗姗而来 。他自然也要对着咸丰皇帝的牌位大哭一场 。放声痛哭后,曾国藩为其置办酒宴,为这位好友接风洗尘 。在酒足饭饱后,这两人就开始了秉烛长谈,就当前的局势交换了各自的意见 。
他们两人的这段对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对话 。因为这段对话的内容,相当“劲爆”,一旦传出去,曾国藩肯定必死无疑 。但是这些对话的内容,却被记录在了《曾国藩家书》中 。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
在这次对话中,曾、胡除了对咸丰皇帝壮年驾崩惋惜外,他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当朝权力的重新分配 。曾、胡认为,咸丰皇帝在临终前,宁可指派八个顾命大臣管理朝政,也要把自己的亲弟弟恭亲王排除在外,如此冷落这位德才兼备的亲弟,肯定会给大清留下一个深深的隐患 。
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和胡林翼一致认为,由于新皇年幼,今后的大清政权,一定会出现太后、恭亲王、八大辅政大臣三足鼎立的局面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国家的事情就难办了,湘军的事情就更难办了 。
如今的湘军因为攻陷了安庆,已经威震天下,但是曾国藩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 。虽然湘军名噪一时,但是如果不找到一条归路,湘军一定难逃“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 。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从这三股势力中找到一个安稳的靠山,这甚至比和太平军战斗都要重要 。
话虽如此,但是没有人知道朝廷的三足中谁能最终获胜,更没有人能知道谁将掌握这最高的权力,因此曾国藩心里根本就没底,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谈话的屋子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一片 。这种没有丝毫光明的黑暗,正好呼应了曾国藩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为大清的前途担忧不已,更为湘军的何去何从困惑不已 。
到了最后,烦恼无边的曾国藩站了起来,他在屋里来回地踱步 。内忧外患、国君年少、宗庙不和、女人执政,这种种坏事充满了曾国藩的脑袋 。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大清即将迎来一场惊天巨变,而在这场大战前,自己必须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就在曾国藩思索是投靠太后,还是投靠恭亲王,还是与八大辅政大臣交好的时候,胡林翼给曾国藩指了另外一条“明路”,一条让曾国藩完全不知所措、震惊不已的“大路” 。
“来安庆前,左宗棠让我捎来一封信 。”说完,胡林翼就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匣 。
听见这句话后,曾国藩立刻把灯点燃 。他接过信匣,抽出信纸,然后仔细地端详起来 。只见信上面写了一副对联: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四句话,让曾国藩触目惊心,震惊不已呀 。特别是最后两个字,那就是要谋朝篡位,教唆我造反呀 。因为“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 。左宗棠和胡林翼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 。而这个目标,就是夺取天下!
面对这个部下的意见,手捧着这封“逼反”的信件,曾国藩的心里一阵发冷 。他的手掌已经布满了汗水,而他更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