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天龙八部》里慕容复想复十六国中哪个?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个人物叫慕容复,他和乔峰齐名,称为“南慕容” 。因为慕容世家生活在江南姑苏燕子坞,又称为“姑苏慕容” 。他整天想的就是复国,那么,他想复的是什么国呢?他的祖籍是不是姑苏呢?
“慕容”原指一种帽子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在今天的东北一带,鲜卑慕容氏成立了燕国 。由于战乱不止,这个国家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合了又分,分了又合 。根据占据地盘、成立时间,又分为前燕、后燕、北燕(慕容氏手下大将所建)、西燕、南燕,五个政权都在长江以北 。
慕容氏如同百足之虫,生命力极为顽强旺盛,多次死而复生 。因此在《天龙八部》里,作者就虚构了慕容皇族的后代慕容复,在宋代流落到了姑苏 。其他小说家也纷纷效仿,从此,慕容氏摇身一变,成了江南的武林世家 。
小说里,慕容复一直以祖上为荣,梦想着重建燕国,再现“五胡十六国”时的辉煌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个家族确实是英雄辈出,在北方大放异彩 。
来看看他的发家史 。
三国时,鲜卑族一个部落的首领叫莫护跋,率领族人从鲜卑山(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迁居辽西,邻居就是割据辽东的公孙渊 。司马懿讨伐公孙渊的时候,莫护跋帮了小忙,被封为率义王 。这个部队就在棘城以北(今辽宁省义县境内)安家落户 。
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一种帽子,这种帽子两边悬垂装饰物,叫做“步摇冠” 。戴在头上,一走一晃,一晃一响,被看作时尚前卫 。莫护跋紧跟潮流,也做了一顶,天天戴在头上 。
鲜卑人看他这个帽子晃得很好玩,都喊他为“步摇” 。莫护跋不仅不反感,反而很开心 。因为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传来传去,就成了“慕容” 。后来这个部落就称为鲜卑慕容 。
慕容发迹后,觉得这种说法太土气,一点都不上档次 。就请来文史专家把“慕容”两个字重新演绎,专家的特长就是出口东拉西扯,天花乱坠 。
他们做了一个“高大上”的解释:“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 。“二仪”指“天地”,“三光”指“日月星”,都是代指中原,意思就是他们虽然处于偏僻之地,但是仰慕并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简称“慕容” 。
事实上,他们受汉文化的影响的确相当深 。
慕容廆是个大帅哥
慕容氏真正成名的是慕容廆(wěi),他是莫护跋的重孙 。
慕容廆年轻时身材魁伟,容貌俊美,身高八尺,是个仪表堂堂的大帅哥 。西晋的名臣张华,当时任安北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 。慕容廆少年时去拜见他,张华大为惊叹,说:你是奇才啊,长大以后一定能成国家栋梁 。
接着把自己的簪帻(首饰、头巾)赠送给他,两人结为“忘年交”,依依惜别 。
公元285年,17岁的慕容廆成了慕容部的领袖 。他即位后因为侵犯辽西郡(今河北卢龙东南)和西晋结怨,双方打了好几年 。慕容廆深感老百姓太受苦了,决定讲和 。289年,派遣使者向晋投降 。晋武帝非常赞赏,授他为鲜卑都督 。
慕容廆到当地晋政府去表达谢意,他穿的巾衣,和中原普通士大夫一样 。西晋的将领何龛听说他来了,却全副武装,戒备森严 。慕容廆到了大门口,很不高兴,既然双方已经讲和,为什么还要杀气腾腾呢?
于是掉头回家,改穿了戎装再进去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慕容廆答:主人不以礼相待,宾客不能丢了尊严 。
何龛听说后自觉惭愧,对他更加敬畏 。
他最佩服的人是陶侃
西晋大乱后,他逐步统一了辽东,自称鲜卑大单于 。
石勒也派使者和他讲和,但慕容廆知道石勒野心很大,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一口拒绝,而且派人把使者送到南方,同时向东晋称臣 。晋元帝司马睿封他为辽东郡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