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张学良如果抵抗了那我们的历史会改变吗?

历史没有“如果” 。可对于九一八之夜,我们不妨“如果”一下:如果抵抗了,会怎样?
事变当时,日军在东北有正规军一个师团和六个独立守备队,约1.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余人,另有警察3000多人 。
19日晨,日军占领营口 。边业银行营口分行大门口,站着一些头戴钢盔、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却也不能不让银行职工觉出几分面熟 。好歹想起来,原来大都是营口市面上的“买卖鬼”(东北人称做生意的日本人为“买卖鬼”),穿上军装,成了军人 。
东北军有正规军约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其中仅北大营7旅就7000多人 。东北军散在各地,日军也不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北大营和沈阳城,而是在炮轰北大营后,即在南满(今沈阳至大连)、安奉(今丹东至沈阳)铁路沿线10余座城镇,陆续发起攻击 。当时日军第2师团主力还在辽阳,攻击北大营的,只是第2、第5两个守备大队的千余人 。从宏观到微观,东北军的数量都占绝对优势 。
战争当然不是“10个打1个”这种简单的数字游戏 。从总体上讲,装备当然是日军好,但北大营的7旅一点儿也不比日军差 。旅属战车队、迫击炮连、重机枪连,有轻型坦克12辆,84毫米迫击炮6门,马克沁重机枪12挺 。团属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与旅相同,还有个装备4门34毫米口径平射炮的平射炮连 。每个连有捷克式轻机枪12挺,同式步枪120支,掷洞筒12具 。操持这些装备的,许多军官是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毕业生,还有留学英美和日本的,士兵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基本都是高小以上文化 。
在构成战斗力的诸多因素中,必不可少的还有士气和精神的力量,而且是最重要的 。
陈广忠老人说,日本人是给脸蹬鼻子,咱们上边就知道往后“稍”(退),俺们当兵的不管这一套,可上边总熊你,时间长了也受不了呀 。就像孩子在外边打架了,不管有理没理,回到家爹妈再给你几巴掌,能不老实吗?那真是憋气窝火呀 。要是大帅还活着,事变时一声“妈个巴子”,那火气就放出去了 。不管小鬼子多厉害,咱们是保国保家,保卫爹妈和老婆孩子,能不拼命吗?就是一些被熊得胆小怕事了的军官,那工夫也咬牙切齿地骂着“妈个巴子”,可骂管什么用,上边不让打呀?唉,什么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看看九一八事变就明白了 。
在“不抵抗”造成的乱成一团的当口,旅、团主官又不在位,那么多官兵奔去枪械库踹门砸锁干什么?那么多人执行“挺着死”的命令,虽然不无悲哀,也说明并非大难临头就炸了营的乌合之众 。而620团3营,从起床到全副武装集合完毕,只用了10多分钟,同样说明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写道:
须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国对华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之不抵抗,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倘彼时中国军民能一致合力抵抗,则帝国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 。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统治,均无确定之把握;同时反满抗日力量集结,实行大规模之游击扰乱,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 。
再看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是怎么说的:
如果当时奉天军敢于试图公然反抗,则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日本方面的夜袭必败无疑 。只有等待次日,即19日由辽阳赶来的第二师团主力的到来,再次发起攻击 。那样,战局就将再起波澜,陷于复杂的状态,绝不会有几天内便相继占领奉天、长春以及吉林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