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哪位皇帝的文治武功不逊于唐太宗并非唐玄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 。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 。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 。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 。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 。
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 。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相关 。
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唐代哪位皇帝的文治武功不逊于唐太宗并非唐玄宗】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 。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
网络配图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 。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 。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 。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 。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 。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 。”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 。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 。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 。高宗虚心采纳 。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 。
网络配图
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 。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 。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 。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 。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 。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 。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 。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 。”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