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结局解析: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生的悲剧性

刘璋生于何时不是很清楚,但是卒于何时却非常的明白,刘璋因病死于公元220年,据说是抑郁而终,从刘璋不算长的一生来看,刘璋是一个善良的性格柔弱的人,也是一个没有领导才能,并且比较糊涂的人,对于益州牧这个职位来说,刘璋完全的不能胜任,正是因为坐在了一个自己不适合的位置上,所以刘璋的麻烦多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璋一开始的时候被自己的父亲刘焉留在了京城,刘焉自己却去了蜀汉做了益州牧,成为了一方诸侯,后来刘璋被朝廷派遣去给自己的父亲下旨,于是刘焉将其留在了身边,后来其两个在京城的兄长都被李傕杀死,刘璋却幸运的逃脱了 。
公元194年,刘焉去世,刘璋在赵韪的举荐下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做了益州牧,可以说刘璋的不幸从接任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刚刚上任的刘璋就遭到了将领沈弥、娄发、甘宁的反对,后来越来越多的将领反对刘璋,叛离了刘璋,就连举荐其当上益州牧的赵韪也在公元200年叛离了刘璋,可见刘璋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
刘璋一生中所作出的正确的决策非常少,迎接刘备入蜀汉可以说是其最大的错误,无异于引狼入室 。公元211年,刘璋不顾众臣的强烈反对迎接刘备进入了蜀汉,而后又听信了张肃的话,杀死了建议刘备入蜀汉的张松,与刘备开战,经过三年旷日持久的战争,刘备派人去劝降,刘璋非常的听话,竟然又不顾众臣的反对投降了刘备 。
公元220年,东吴杀死了关羽,夺回了荆州,让刘璋做益州牧,刘璋于是到了秭归,不久就病死在秭归 。
刘璋的结局
刘璋生于何时不是很清楚,但是死亡的时间却非常的清楚,刘邦死于公元220年,刘邦是三国时期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人物,刘璋生性比较懦弱,不具备作为一个统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样一个人却当上了一方诸侯,其结果是悲剧性的也就在所难免,我们现在说“性格决定命运”,刘璋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生的悲剧性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94年,刘邦继承了父亲的益州牧的位置,成为了蜀地的最高的军政首脑,但是刘邦在当了益州牧后做出的决定可以说没有一件是能够称得上高明的 。当刘邦当上益州牧之后,刘邦父亲部下的将领沈弥、娄发、甘宁就起兵反对刘璋,刘璋慌忙让赵韪去平叛,三人兵败去了荆州,从这里我们也许已经可以看到刘邦当上益州牧并不是众望所归 。
刘邦无法让自己蜀地内的子民获得其温仁的好处,反对刘璋的叛乱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最终200年,拥立刘璋的赵韪也开始反叛,张鲁原来依附于刘璋的父亲后来也不听刘璋的话,而刘璋愚蠢的杀死了张鲁的母亲,张鲁于是毫无顾忌的走上了反对刘璋的道路 。
公元208年,刘璋更是听信张松的话,不仅仅出兵帮助刘备攻打曹操,甚至是在公元211年亲自迎接刘备入蜀地,可以说引狼入室,刘璋本来的目的是想让刘备去消灭张鲁,但是刘备的目的却是要做蜀地的主人,取代刘璋 。刘璋愚蠢的决定让其自食其果,很快刘璋主动挑起了与刘备之前的战争,战争长达三年,公元214年,刘璋又不顾属下的反对,听从了简雍的劝降,投降了刘备 。公元220年,东吴杀死了关羽,收复了荆州,刘璋被再次被放在益州牧的位置上,但是不久刘璋就病死了 。
刘璋的悲剧人生可以说从当上益州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一个人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上煎熬着,是非常难受的,我想刘璋肯定也饱受了痛苦的,看着那么多的人反对自己,看到自己屡屡做出错误的决定,我想那种挫败感是让人非常痛苦的,于是刘璋郁郁而终也就在所难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