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枭雄曹操的情商有多高?袁绍又如何

从智商上总结,曹操的确是个聪明的人,是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天赋很高,又勤于学习,肯动脑筋,能在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中不断总结成败得失,所以他是个有本事的人 。但这不是关键,有本事的人多了,有人不仅本事,而且起点更高,呼声更大,更有背景,比如袁绍 。

从胆商上分析,曹操有魄力,有胆识,不怕失败也不惧牺牲,是个干大事的人 。但汉末三国最不缺胆子大的人,这也不是他必胜的原因 。也许从情商上分析更准确,曹操不仅是个有本事、有胆识的人,更是个性格开朗外向、很随和的人,史书上说的“尚通脱”算不上赞美,甚至有些低嘲,但这的确说明他具备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质 。《汉末英雄记》记载了两则关于曹操很有趣的事,一则说建安年间曹军在南皮打败袁谭,将袁谭斩杀,曹操亲自“作鼓吹”,自称“万岁”,在马上手舞足蹈起来 。另一则说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进攻乌桓的首领蹋顿,一战斩蹋顿之首,曹操把蹋顿的首级系在自己的马鞍上,作“马抃舞” 。
南皮之战发生在建安十年(205年)春天,这一仗打得很艰难,据《魏书》记载,决战的那一天,“旦及日中不决”,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都决不出胜负,曹操“自执桴鼓”,亲自为将士们加油鼓劲,结果“士卒咸奋,应时破陷” 。
袁谭败逃出南皮,城外遇上虎豹骑,一举将袁谭斩于马下 。曹操兴奋已极,因为南皮之战胜利后,袁氏集团的势力基本上被肃清了,奋斗了近十年终于彻底战胜了最大的对手,北方四州尽入自己的掌握,他怎能不高兴?《汉末英雄记》关于曹操在马上又是“作鼓吹”又是舞蹈的记述非常真实 。
又过了两年,曹操亲自远征乌桓,这一仗更艰苦,大军长驱直入,深入乌桓人的腹地,在后续部队难以跟进的情况下,以弱势兵力与乌桓主力在白狼山下展开激战,又是虎豹骑的超常发挥,不仅使曹操大获全胜,而且将乌桓人的传奇首领蹋顿斩于马下,《汉末英雄记》说曹操这一回更兴奋,他把蹋顿的首级挂到自己的马鞍上,在马上跳起了“马抃舞” 。这个“马抃舞”也许是一种舞蹈的名字,也许只是指在马上舞蹈,“抃”的意思就是拍手、鼓掌 。
这两个细节生动地记述了曹操的军旅生活,他既是威严的统帅,也有常人性情的一面 。实际上,曹操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一方面他“持法峻刻”,一生杀了不少人,尤其对待谋反的人更不手软,平时对属下要求也很严,他对手下官员甚至因为一些小事动辄举杖便打,有人害怕遇到这种屈辱甚至准备了毒药揣在身上,如果被打就自杀 。
另一方面,曹操身上充满了人情味,《曹瞒传》说曹操“为人佻易无威重”,“佻”即不庄重、不稳重,“易”即简单、轻率,这里本意是说他为人轻佻、没有威仪,反过来也可以说是没有架子、平易近人 。他平时喜欢穿便装,身上还戴个小香囊,里面装着手巾等随身细物,还经常“冠帢帽以见宾客”,所谓“帢帽”是当时士人常戴的一种便帽,《傅子》曾记载,曹操考虑到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按照古代皮弁帽的式样,裁缣帛来代替皮子,改进了这种帢帽,以颜色“别其贵贱”,以体现节省并“合于简易随时”的精神 。
《曹瞞传》还说他每次和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也就是说话比较随意,喜欢开玩笑,说到高兴之处,往往“欢悦大笑”,以至头都“没杯案中”,菜肴的汤汁沾满巾帻 。
《曹瞞传》的政治立场是反曹的,它写这些不是为了歌颂曹操,而是想说曹操这个人没有威仪,“轻易如此”,但这些记述恰恰为我们展示了曹操可爱的一面,而这些看似属于个人性格特点的地方,也与他一生事业上的成功有着紧密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