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事例素材 名人理想的事例素材简短

“神舟”往返、“天宫”落成、“嫦娥”探月、“田文”探火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也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进取精神 。
把古老的神话和梦想变成现实的背后,离不开这样一群从大山深处到海边永不放弃的航天“追梦人”;从年轻人到长出白发,他们从未停止 。在“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太空“追梦人”的故事 。
梦想了30年

理想与现实的事例素材 名人理想的事例素材简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董力 。(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运载火箭有多大威力,太空舞台就有多大 。30多年前开始论,20多年前开始预研,10多年前开始项目开发…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 。
从“嫦娥”到“田文”,再到空站巡天,离不开运载火箭搭建通往Tai 空的“天梯” 。
公桌、落地窗、书柜窗上摆满了各种尺寸的火箭模型,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董力公室里最常见的场景 。每当他工作累了,董力总是抬头看他们 。
董力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经过10年的努力,长征五号于2016年首飞 。然而,第二次发射任务失败了 。
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000多秒的关键技术试验,900多个日日夜夜的锤炼,10万多名航天员的坚持…2019年12月27日,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迎来重生时刻,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 。
长征五号的重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是一场十几万人共同的“马拉松” 。这样的一群航天员,几十年如一日的练火掠天,满眼都是星星和远方 。
“我们始终选择坚,坚持向上的力量,执着追求航天梦 。”董力说 。
空站测量
空杨红,站间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空站的建设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
如今,精彩的中国空站漫游天际 。空站间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洪初,在神舟飞船调入科研团队时,年仅29岁 。那时,他刚刚完成发射一颗新的返回式卫星的任务 。
1993年左右,作为航天器供配电总体设计师,在没有相关资料和研制经验的情况下,杨红肩上背着一个小背包,跑遍了全国各分系统研究所 。在与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一次次对接后,他提出了船载计算机分布式系统结构方案 。
担任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后,杨红始终牢记目标和使命,到主要协作单位实地考察,通过现场公解决问题,与车间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确保了飞船13个分系统、3台设备不出一点差错 。
续写航天新辉煌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谢军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 。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雄心勃勃地踏进了中国航天的大门 。作为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的总设计师,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经常向朋友们讲述航天员的“苦”,但这种“苦”不仅仅是高工作强度、加班加点的“苦”,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 。
2021年6月24日,香港理工大学,谢军在台上演讲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申摄
谢军常说:“如果做不好,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不堪设想,我更不能容忍 。”这种风格塑造了谢军,也是北斗团队的“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