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的清朝骠骑兵如何变成袁世凯的私人军队?

【文史作家徐志鹏授权“勇哥读史”独家首发 , 请勿转载】
1909年 , 清王朝重臣张之洞弥留之际与摄政王载沣的对话颇耐人寻味 。张之洞希望载沣顺从民意 , 不然会激起民变 。载沣不以为然:有兵在 。

不过两年 , 大清王朝灰飞烟灭 。甚至驻扎全国的满城——居住着纯正的满军 , 大清特意布防全国的军区 , 兴衰荣辱都绑在清朝身上既得利益集团——都没有大规模的战斗发生 。一切似乎家常便饭一样 , 城头变幻大王旗 , 换了一个主子 , 继续过日子 。载沣引以为傲的兵呢?时至今日 , 载沣发现 , 兵虽强 , 不姓爱新觉罗!
八旗马上得天下 , 历代皇帝都警惕着不让武功意识荒废 , 特意在承德开辟了狩猎场 , 当做军事演习的地方 , 每年必然一次 。结果 , 没用!大清的军队从几十万人纵横天下到变成袁姓家奴 , 其中的历程曲折 , 绝非一蹴而就 。可以说是历史的无奈 , 也可以说是人力无意识的助推 , 让我们一一道来 。
军力极盛
清朝的疆域在乾隆年间达到极盛 , 东到日本海 , 北至库页岛 。西至今哈萨克斯坦 , 南至南海诸岛 。十全武功 , 一片花团锦簇 , 油煎火烈的盛世 。但是清朝的军力却不是在乾隆帝时候达到鼎盛的 , 是在康熙年间!康熙五十七年 , 公元1718年 , 策妄阿喇布坦假意悔过 , 为自己杀死拉藏汗的罪行请罪 , 康熙命总督额仑特和视为色楞各率领一支2000人清军由青海入藏 , 结果被人伏击 , 全军覆没 。这是清军历史上第一次被全军歼灭 , 4000人不为多 , 却迁延深远 。在战略上 , 青海、西藏经此一战 , 颇有与准格尔合流 , 与清帝国分庭抗礼的趋势 。直到乾隆年间 , 才彻底安定青藏!




套用股市里常说的 , 趋势还在 , 上升的动能已然消失!三征葛尔丹后 , 清军已经二十年没有战争了 。二十年即一代!才二十年 , 人才竟如此凋零!前人老了 , 打不动了 , 可以舒舒服服躺在功劳本上吃着功绩饭 , 后人余荫前人庇佑 , 太平盛世而不思进取 , 整日斗蟋蟀玩鸟 , 在四九城瞎逛 。大清强么?依旧很强 , 但是开始透出虚弱的种子 。所以我认为这是清军军事力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强弩之末
弹林箭雨后 , 大部分箭头都掉落在地上 , 剩下的射地最远 , 最有穿透力和杀伤力 , 让人闻风丧胆!可是转头一想 , 这不是是强弩之末么?到了乾隆后期 , 事情越发明朗 , 当初将星云集 , 好汉无数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初清军入关 , 各个战线上涌现出无限的英才 。哪怕到了康熙年间 , 还有图海、飞扬古、周培公、索额图、杰书、施琅···三藩之乱 , 西线有周培公、图海 。东线有杰书 。中线岳阳有索额图 。收复台湾 , 施琅、姚启圣在前 , 李光地负责后勤 。大家各司其责 , 大而不乱!群星何其璀璨 。
乾隆呢?乾隆在位60年(实际63年)号称十全老人 , 以平生最为得意的十件军事大略为傲 。十件事 , 从新疆到台湾 , 云南、广西都有涉及 , 横跨整个中国 。按理来说 , 应该是一代接着一代 , 至少得十个人共同辅佐乾隆帝 , 完成这雄才大略 。然而 , 心寒的是 , 究竟是几个人完成的呢(只计算统帅)?兆惠、海兰察、福康安、傅恒、孙士毅五人而已!福康安也是够可怜的 , 北京、云南、西藏、台湾四处跑 , 没被折腾累死也是造化!海兰察更是从最西北到了最东南 , 横跨全中国了!将星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