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让刘邦置身险境的竟不是曹无伤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在鸿门宴上,刘邦的处境惊险万分,还好有张良、樊哙、项伯等人从中斡旋,刘邦才侥幸得以逃脱 。而让刘邦置身于鸿门宴险地的,根源恰恰是刘邦自己,不是曹无伤 。
【鸿门宴:让刘邦置身险境的竟不是曹无伤】公元前206年12月中旬,项羽率诸侯大军到达戏水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将要攻打刘邦,便暗中派人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于是发生了“鸿门宴” 。
此处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细想,即曹无伤为何要背叛刘邦、私通项羽?史料说,曹无伤是为了求得项羽的封赏 。
曹无伤是与刘邦一同从沛县出来打天下的元老级人物,在当时,如果刘邦能够稳稳当当地在关中当关中王,或刘邦有实力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封侯拜将时刘邦能少得了曹无伤?也就是说,如果单单为了封赏,曹无伤不太可能背叛刘邦 。
那么,曹无伤为何背叛刘邦?我以为,曹无伤背叛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自保 。在乱世中求生存,有人奉行的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特别是在生死攸关之时,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往往更是显露无遗 。在那时候,有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相比,什么好哥们、好基友,什么友情道义,他们都可以视之如粪土、弃之如敝履 。曹无伤显然就属于这类人 。
曹无伤背叛刘邦、私通项羽的确不够厚道,他让刘邦在鸿门宴中身处险境更是罪大恶极 。但追根溯源,曹无伤背叛刘邦、私通项羽最多只能算是令刘邦置身鸿门险境的一个表层原因,真正令刘邦置身鸿门险境的主要原因是刘邦自己误信谗言 。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历经千辛万苦,率先进入关中,在咸阳城外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 。于是有人对刘邦说:“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
意思是: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建议您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
由于史料匮乏,我们不知道这位向刘邦提建议的人到底是谁 。不过,以后人的眼光来看,这位无名氏给刘邦所提的建议实在很“坑爹”、很不靠谱 。
虽然楚怀王熊心与诸将曾有“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虽然刘邦也确实是先入关中,但一方面,楚怀王不过是项氏家族的一枚棋子,他的约定实在做不得数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已经成为天下诸侯的实际领导者,他封章邯为雍王,实际上就是不承认“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另一方面,从刘邦与项羽的实力来看,当时刘邦的兵力虽然号称有二十万,但实际上只有十万,而项羽的兵力却有四十万之众 。
此等情况下,这位无名氏建议刘邦赶紧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并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诸侯军 。这无异于是建议刘邦与项羽作对、与天下诸侯作对,实在是自取灭亡之道 。
然而,我们不知道当时刘邦是出于何种考虑,竟然没有与一直十分信赖的谋士张良商议,而是直接听取了这位无名氏的建议,关闭函谷关关门并派兵把守 。
刘邦的这一行为,是惹怒项羽的真正原因所在 。《史记·汉高祖本纪》中记载:“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意思就是:公元前206年11月中旬,项羽率诸侯军来到函谷关,却发现刘邦已经先入定关中,函谷关关门紧闭 。项羽大怒,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