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不反清称帝这才是大智慧

1864年,曾国藩登上了人生的权力顶峰 。这一年,他弟弟曾国荃攻陷南京,彻底灭了天平天国 。曾国藩坐拥湘军30万,权倾朝野,功盖天下 。慈禧任命他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事兼地方政务 。当年大清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总督一职,全国才设8名,其中5名是“曾派”除了曾自己任两江总督外、直隶总督刘长佑和闽浙总督左宗棠,均属湘军人马 。另四川总督骆秉章和两广总督毛鸿宾,虽非湘军嫡系,但与曾国藩交往甚密 。仅次于总督的地方要员巡抚,大清共有15名巡抚,其中7名属于湘系 。至于再往下面的道台、县令之类,就更是曾国藩湘系的天下了 。毫不夸张地说1864年,曾国藩稳稳地把持了满清的大半壁江山 。
网络配图
1、底下跟着混的人,都盼着曾国藩谋个反,当小弟的,都会盼着大哥把场子越做越大 。赵匡胤不就是被底下人硬忽悠着穿上了黄袍嘛 。
当曾国藩的湘军势力渐大后,底下的人自然也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1860年,咸丰死在承德时,湘军将领李元度就给曾国藩送上这么一幅对联——王侯无种,帝王有真;鼎有轻重,似可问焉 。
曾国藩把它收下,看了看,放一边,一个字也没说 。李元度也就识趣,没敢再多说什么 。曾国藩的老乡王闿运,更是当面和曾国藩探讨过这事 。曾国藩从头至尾也是一字不说,最后用手蘸茶在桌子上写了两个字,独自离开 。王闿运过去一看,竟是“荒谬”二字 。
曾国藩过生日时,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递了张纸条给他 。曾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
曾国藩照例是不说一字,随手就撕的碎碎的 。最有意思是的,连他的死敌,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忠王李秀成,都曾经建议他反清自立 。部属盼他当皇帝,连死敌都劝他坐天下,曾国藩若要谋反、拥兵自立,似乎是天意所示、民心所向的事啊!那曾国藩为什么死活不肯呢?
2、曾国藩清楚一旦反了满清,这天下可真就又要大乱了
曾国藩堪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典型,与他同时代的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均对其人品持敬仰之情 。几十年后最能影响中国历史的两个人毛泽东和蒋介石,无不对其赞赏有加 。所以说,从修身治国来说,曾国藩的个人魅力,远远地超越了党派政见之争 。他之所以能达到此等成就,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曾国藩特别善于反省 。他日日反省自己,更多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族类 。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刻而全面的反省,让他彻底没有勇气去做这谋反自立这样的大事 。与其他朝代的造反不同,反满清另立帝王,首先是反满,其次才是灭清 。而前者,让曾国藩颇为顾虑 。
网络配图
经过满人长达200余年的统治奴役,汉人已经彻底学会了顺从头剃的锃亮,辫子粗又长 。
一旦把满人驱出中原,这头上的辫子剪起来容易,但心上的那根辫子,可就不容易剪掉了 。
如果再考虑到当时列强虎视耽耽,中国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那么这种排满反清之举,极有可能是自乱天下、自取其亡 。在目睹并亲身经历了太平天国令百姓生灵涂炭、生不如死的残境之后,曾国藩更断然不愿因一己之荣耀而冒这样的风险 。这种谨慎,你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胆小怕事的怯懦,也可以理解成一份怜悯天下的情怀 。
而我,更愿意相信曾国藩属于后者 。
3、曾国藩更清楚汉人搞窝里斗,个个都是高手
熟读《易经》的曾国藩很清楚盈满则亏的道理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就在湘军看上去最为鼎盛的时候,恰恰是湘军开始分裂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