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灵带兵似徐晃一次失误让大汉王朝延续几十年

《三国演义》有蜀汉五虎上将,另有魏延后上替补 。《三国志》有曹魏五子良将,又有清河朱文博最佳第六人 。如果不是他的一次致命失误,也许他会更受曹操重用,甚至会打上五子首发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
【朱灵带兵似徐晃一次失误让大汉王朝延续几十年】忠孝不能两全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国鄃县人,早年跟随袁绍为将 。
袁绍手下有一个叫季雍的将领占领鄃县投靠公孙瓒,袁绍便命朱灵去讨伐 。当时朱灵的家人都在城中,季雍等人把朱灵的母亲弟弟都带到城上以此威胁利诱朱灵投降 。朱灵望着城上哭道:“大丈夫既然已经把一生交给别人,岂能再眷顾家人!”于是挥军拼死打下鄃城,生擒季雍,可惜家人也被杀死了 。
朱灵的出场即相当惨烈,舍家报国给人舍身取义的感觉 。但良禽择木而栖,慢慢他发现袁绍并非他要追随一生的明主···
慧眼识珠,弃袁投曹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征讨徐州牧陶谦,袁绍派了三个营去协助他,当时的总督就是朱灵 。就在这时,兖州的陈宫迎接吕布发动叛乱 。曹操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局面,袁绍派遣的将领都撤走了,唯独朱灵不肯离开:“我见的人多了,从没见过曹操这样的明主,如今遇到了怎么能离开呢?”他手下的将士因为仰慕他所以都留了下来 。
当时陈宫叛乱,整个兖州只有三个县城还在曹操手里,如此危难之际朱灵原本可以回到河北,却毅然留下辅佐曹操更显情义!想那荀彧、郭嘉弃袁投曹的时候曹操至少还算一路诸侯,如今可是国破山河无家可归啊!更见朱灵的慧眼识珠及胆识!
放走潜龙,埋下祸根
建安四年,袁术势衰欲投袁绍,曹操命刘备督朱灵、路招截击 。出征后郭嘉、程昱就责怪曹操不应该让刘备带兵离开 。但大军已发,曹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寄希望在朱灵身上 。谁知刘备到了下邳就得到袁术病故的消息,朱灵自己也被刘备忽悠了一顿就回来复命了,而总督刘备擅自诛杀徐州刺史车胄拉起叛旗 。
这次出征本可建功立业,但朱灵却被刘备给忽悠走,导致徐州失陷,自此刘备叛乱作对二十余年 。想来这次失误是压在曹操心里永远的痛啊!一颗仇恨的种子也埋在了曹操的心底,今后对朱灵也不再满意 。朱灵更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失误,竟成了一辈子的污点 。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刘备来说,朱灵这次离开却帮了自己大忙 。否则回到曹操身边受制于郭嘉、程昱对自己的猜忌,只怕余生只能在曹操眼皮底下过了 。而刘备也没有辜负朱灵的“帮助”,辗转荆州、益州引三足鼎立之势蝴蝶效应成帝王之业!延续了汉朝几十年的历史!(曹丕篡汉后,刘备沿用国号“汉”,并非“蜀” 。)
又酿祸端,被收兵权
基于朱灵是袁绍旧属的身份,包括之前的糟糕表现 。他在曹操讨伐袁氏的战役中都未有参加 。直到曹操平定冀州后,遣朱灵带五千新兵前往许昌,特意嘱咐说:“新兵暂时收编齐整,但心里始终耿耿于怀 。你应该先用威严震慑他们,然后再用道义宽带他们,否则可能有变啊 。”结果朱灵行军到颍川郡阳翟县时,中郎将程昂还是反了,朱灵平定叛乱后便自书曹操请罪,曹操则回信说“你过分谴责自己的过失,没必要如此啊 。”从书信来看似乎曹操对未对朱灵有所不满,但老曹只是将计就计稳住朱灵,惩罚的时机还没到呢 。
后来朱灵与于禁、张辽、张郃、李典等人屯兵于许昌南面,由章陵太守赵俨都督护军,算是兵马交接完毕了 。
早年朱灵离开刘备单独复命之事曹操自己也有责任,所以未加惩罚,但心里却一直恨着朱灵 。如今虽然百般嘱咐依然闹出兵变,还能让朱灵继续带兵吗?既然现在兵马交接完毕,曹操要开始收拾朱灵了 。曹操一纸文书下去,命于禁夺朱灵营,朱灵为于禁部下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