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战斗机隐形的原理是什么


隐形战斗机隐形的原理是什么

文章插图
隐形飞机的隐身原理
隐身——我们似乎并不陌生 , 在很多神话和传说中 , 人类都流露了自己隐身的梦想 。
很早以前人们一直在想这个办法 , 所谓明眼人打瞎子 , 一直都在想把自己隐藏起来 , 让敌人暴露在自己的目光下 。
最早的隐身——迷彩是一种光学隐身 。
在视觉上我们很难分清原来的形状 , 如飞机背上涂迷彩的草绿色 , 很容易跟草地的颜色混淆;而机腹涂成天蓝色 , 跟天空的颜色一致 , 这样无论它在地上还是天上 , 都很难看清楚 。
迷彩的确可以迷惑敌人的眼睛 , 但是雷达一出现 , 它就失去了作用 。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像水纹一样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 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会在接收仪器上显示为一个光点 , 称为雷达反射截面 , 战场上可以根据雷达反射截面的大小来发现并推测目标大小 。
【隐形战斗机隐形的原理是什么】b2隐形轰炸机就是通过缩小自己的雷达反射截面来实现隐身的 。
它的雷达反射截面是目前世界上各种飞机里最小的 , 大概只有0.01 , 相当于一只水鸟的雷达反射截面 , 这是很惊人的 。
就是说 , 当b2从头顶飞过 , 监视雷达的人 , 在雷达的接收仪器上看到了光点 , 会认为是一只鸟 。
而且远距离时可能什么都没看见 。
要缩小雷达反射截面 , 就要设计多棱折面的外形 。
如第一代隐形飞机F117就是最好的例子 。
它有一个奇怪的外形——多棱折面 。
当雷达波到达折面后 , 会向其他方向反射 。
利用折面的设计 , 实现对雷达波的反射 , 达到隐形的目的 , 这种技术反映了较早的隐形思想 。
隐形战斗机隐形的原理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但是对于飞机来说 , 平面的设计会使飞机的阻力增大 , 升力减少 , 机动性变差 。
第二代隐形飞机 , 比如b2 , 它就不采用这种方式 , 整个机体是由曲面组成的 , 为了减少雷达波的反射 , b2上面涂了一种能够产生等离子体的涂料 , 在飞行中 , 该涂料把周围的空气电离 , 形成一层带电薄膜(物理上把这层膜叫等离子体鞘)蒙在飞机的周围 。
使射来的雷达波或者被散射或者被吸收 。
但由于此涂料是靠它的辐射来产生电离 , 因而对人体有害 , 一般用在无人机上 。
这是一种利用或者是人为地制造等离子体的隐身技术 。
有人驾驶的b2上的人造等离子体是用高压、高温产生的 。
它的机翼前缘加有高电压 , 尾喷流里面加有负离子 , 因而它的机翼前缘到机翼后缘之间能产生几十万伏甚至是上千万伏的电位差 , 使它机翼的表面气流电离 , 产生等离子体。
此时飞机已经不在空气里飞行 , 而是在等离子体里飞行 , 等离子体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 它的升力、阻力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 如果设计得好 , 它的机动性能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
雷达技术的应用 , 使人类视觉大大延伸 , 为了与之抗衡 , 隐形技术也逐步发展 , 隐形的手段五花八门 , 但是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 , 就是尽量用各种方法避开敌人的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