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曾有望统一天下何事让其功败垂成

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发生在山东、河北地区,随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广大地区也陆续爆发 。经过几年的战斗,起义军逐渐形成三大集团: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淮南起义军 。瓦岗军攻占兴洛仓并开仓分粮,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当他们在洛阳与隋军主力决战之际,却因翟让和李密水火不容而功败垂成 。杜伏威屡败隋军,后来归降唐朝 。窦建德占据冀州,实力强大 。在虎牢关之战中,因不听凌敬良言,被李世民以少胜多,一举打败 。
【李密曾有望统一天下何事让其功败垂成】农民起义成败启示录 王薄自称“知世郎”率先起义
网络配图
隋朝末年,隋炀帝营洛阳,筑西苑,缮离宫,掘长堑,修建了多项巨大工程,并数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使上百万壮丁死于徭役 。为了躲避徭役兵役,一些农民不惜伤残自己的肢体,称作“福手福足” 。一些农民揭竿而起,向残暴的隋王朝宣战 。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起义,他自称“知世郎”,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农民反抗暴隋,这首歌传遍山东、河北地区,影响极大,“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
山东侠士刘霸道家在豆子卤亢旁,此地“负海带河,地形深阻”,不少躲避徭役兵役的农民藏匿其中 。刘霸道家产富厚,常有食客数百人,他乘时而起,响应王薄,“有众十余万” 。
漳南人孙安祖因不肯服兵役被县令拷打,他愤而刺杀县令,藏在同乡窦建德家中 。窦建德对他说:“文皇帝(隋文帝)时,天下殷盛,发百万之众以伐高丽,尚为所败 。今水潦为灾,百姓困穷,加之往岁西征,行者不归,疮痍未复;主上(隋炀帝)不恤,乃发兵亲击高丽,天下必大乱 。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于是招集数百人,拥戴孙安祖为头领,以高鸡泊(今山东恩县)为根据地,举起反隋义旗 。同时,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境内起义;鄃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聚众河曲起义 。
不久,县官怀疑窦建德与起义军有联络,把他的家人都抓起来杀了,窦建德也被逼上梁山,率二百人逃奔高士达 。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杀死,他的部众转而追随窦建德 。窦建德“能倾身接物,与士卒均劳逸,由是人争附之,为之致死” 。
到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上半年,各路起义军都已发展到几万人以至十几万人 。他们攻陷城邑,杀死贪官污吏和大族豪强地主 。另外,在江南地区也爆发了由刘元进、朱燮领导的农民起义,长江流域的广大农民纷纷响应 。
义军形成三大集团 瓦岗军打开粮仓“恣民所取”
网络配图
隋炀帝见全国各地的起义军有星火燎原之势,慌忙调回进攻高丽的军队镇压山东、河北一带的起义军,自己亲率禁军镇压江南地区的起义军 。
当时隋军实力强大,各路起义军均被重创,张金称、高士达先后败死 。但起义军散而复集,逐渐形成了翟让、杜伏威、窦建德三个强大的起义军集团 。
翟让本为东都法曹,因犯罪被判死刑,幸得狱吏黄君汉出手相救才保住一命,他逃往瓦岗(今河南滑县)组织农民起义 。他领导的瓦岗军发展迅速,“聚徒至万余人”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曾与隋将杨玄感密谋起兵反隋的关陇军事贵族李密加入了这支起义军,他说服附近许多小的起义军,团聚在瓦岗军周围 。在李密的策划下,起义军攻占了要塞金堤关,打下荥阳诸县 。
因荥阳太守杨庆抵挡不住瓦岗军,隋炀帝另派猛将张须陁率两万精兵镇压起义军,但张须陁有勇无谋,被李密打败 。随后,瓦岗军攻占了洛阳东北最大的粮仓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境内),起义军“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相属” 。瓦岗军开仓分粮的举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十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