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送来十八个王子光武帝刘秀为何满心纠结?

公元4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已整整二十年,一队浩荡的驼队载着一群隆准深目、衣着华丽的胡人来到东汉帝都洛阳 。这些胡人来自遥远的西域,身份皆极为显赫,他们是西域十八个国家送到汉王朝做质子的王子 。西域十八国质子的到来让光武帝刘秀颇为纠结,因为,质子并非汉王朝要求西域诸国遣送,而是这些国家主动送来的 。他们希望以质子表达归附之心,换取东汉王朝如同曾经的西汉王朝一般,向西域派驻军队,设立西域都护府,维持西域地区的秩序和安宁 。
网络配图
新莽末年,整个中原地区陷入了群雄逐鹿,各种武装力量相互攻伐拉锯的大混战之中 。当光武帝刘秀在战火中脱颖而出,建立东汉王朝的时候,一度归附汉王朝的匈奴已重新独立于蒙古高原,时常与乌桓、鲜卑等民族联手袭扰汉边;中原王朝更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野心勃勃的莎车国企图乘此机会武力统一西域,不断向其他国家发动军事攻击 。
作为开国皇帝,有着扫荡群雄、一统天下武功军威的光武帝刘秀似乎理应爽快答应西域诸国的请求,向西域派遣都护和军队,将汉王朝的势力扩张至整个西域,为子孙后代开创更为辽阔的基业 。然而,刘秀思虑再三后,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为由,婉拒了西域诸国的请求 。于是,西域诸国不得不向匈奴臣服以寻求保护 。
刘秀这种偃武修文、不尚边功的选择实属无奈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时候,西汉王朝的在籍人口总数为五千九百多万 。经历了王莽代汉和新莽末年的大混战,到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根据《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伏无忌所记,东汉王朝的在籍人口仅有两千一百万 。仅仅半个世纪,人口便减少了60%之多 。尽管有学者认为,这与东汉建国之初,大量流散农民尚未登录户籍有关 。但东汉初年,人口的剧烈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人口是第一生产力的古代社会,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国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 。因为人口锐减、国力不足,更兼匈奴雄踞北方虎视眈眈,光武帝刘秀不得不主动放弃经营西域 。
网络配图
为迅速恢复国力,从光武帝开始,东汉初年的几任帝王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同时,都非常重视人口的保护和发展 。
光武帝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同时释放囚犯,只要不是犯有死罪的,都可以免除刑罚,释放为庶民,甚至对一些犯有死罪但并非罪大恶极的,也减刑戍边;实行精兵简政,复原大量郡国兵和戍卒,让他们回归家庭和生产;并一再颁布赐爵诏命,对于流亡在外的流民,愿意重新定居入籍者,给予赐爵一级的优待,使大量流民回到土地上来,从事生产劳动 。光武帝的政策在战时能瓦解敌人,壮大自己力量;建国后更能大力提高民众的生产积极性 。
到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东汉的人口已恢复至三千四百多万 。于是,在73年,国力壮大的汉明帝改变建国以来息兵养民的策略,派遣大将窦固出酒泉西进至天山,大破北匈奴 。班超也奉命出使西域,降服鄯善、于阗等国 。东汉王朝于74年重置西域都护府 。
然而,东汉政府这次武力展示并未有持续的功效 。第二年,匈奴骑兵卷土重来,西域诸国加入反叛行列,袭杀西域都护陈睦 。这个时候正值汉明帝驾崩,十九岁的汉章帝继位 。汉军在西域遭此重创,章帝于是下令召回留驻西域的所有使节、军队,撤销西域都护府 。
汉章帝执政的十三年,东汉政府没再派遣大军征讨匈奴,只有小股部队支持留驻西域的班超以一己之力为汉王朝经营西域 。同时,汉章帝更加注重人口的保护和发展 。元和二年(85年),章帝颁布诏命:“《令》云‘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 。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 。”元和三年(86年)诏:“其婴儿无父母亲属,及有子不能养食者,禀给如律 。”这些诏命明确规定,对生孩子的家庭实行一定税赋的减免,政府给怀孕者粮食以养胎 。对那些没有父母亲属的婴儿,以及有子女无法养活的家庭,政府还会给予粮食以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