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统一天下:李渊做的最后的努力

隋末唐初,李渊灭薛举、薛仁杲父子,平定陇右;大败刘武周、宋金刚、平定河东,夺取代北;为统一天下,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一边派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另一边遣使与窦建德握手言和 。
对于李渊的心计,窦建德开始还没有什么察觉,他本来打算“坐山观虎斗,两耳不闻窗外事”,听任他们两败俱伤 。然而,危机中的郑王王世充还是决定争取他这张牌,因此派其侄王琬与长孙王安世等向他求援 。
救还是不救,窦建德陷入了深思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书侍郎刘彬进行了劝说:“唐据陕西,郑国有河南,我们有河北,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现在唐强郑弱,如唐灭了郑,我们就难保了 。不如现在发兵助郑,合两国之力,则唐必败,郑必弱,我军趁机赶走唐军,灭掉郑国,再趁势兵入陕西,直捣长安,天下可得矣 。”
网络配图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还说了两个关键词 。
第一个关键词:唇亡齿寒 。解析:王世充灭亡了,唐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了 。
第二个关键词:浑水摸鱼 。解析:现在出兵,既解了王世充的围,又把局势搅乱了,这给了我们趁火打劫、捞取利益的大好时机啊 。
结论:救王世充等于救自己 。
这样一来,窦建德心动了,马上发兵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英气逼人,势如破竹,结果连克唐朝的管州(今河南郑州管城区)、郑州(今河南荥阳)、阳翟(今河南禹县),来到了洛阳城外虎牢关东边的广武山,并在板渚(今河南荥阳高村西北牛口峪附近黄河南岸)安营扎寨 。窦建德还是采取老战术,先礼后兵,写了一封书信给秦王李世民,信分两层意思 。
一是强烈谴责唐军这种侵略他国领土的非法行为和卑鄙手段 。
二是强烈要求唐军退至潼关,把侵占之地交还于王世充 。
李世民回给窦建德的大礼却是枪林弹雨 。他采取分兵拒之的策略,留齐王李元吉和将军屈突通等人继续围困洛阳,亲自率精兵步骑三千五百人于二十五日进驻虎牢关 。
占着天时、地利、人和,李世民成功地把窦建德军阻于虎牢关东面不得西进,几次小仗都是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
采用“拖”字诀成功拖住窦建德前进的脚步后,李世民第二步来了个“袭”字诀 。四月三十日,李世民派部将王君廓率轻骑千余截击窦建德运粮队,俘其大将军张青特,此战的胜利,使窦建德军更陷于不利境地,将士开始思归 。
进又不能进,粮草也被唐军破坏,窦建德面临何去何从的尴尬境地 。退兵不是窦建德的风格,坚守又看不到任何光明 。就在这时,他手下的国子监祭酒凌敬挺身而出,前来解惑了,只一句话就让窦建德眼前一亮:“咱们不用退兵,也不用死守,咱们还有一条阳光大道可走 。”凌敬马上说出了计谋: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
具体策略,三步走 。
第一步:大军渡济河,先取河阳,遣重将据守 。
第二步:率众鸣鼓擎旗,穿越太行,进入上党(今山西长治),先声后实,传檄而定 。
第三步:渐趋壶口(今山西吉县壶口),稍骇蒲津(今陕西大荔东),占领河东之地 。
理由同样有三:
一、河东现在就像“无人防守区”,我军进军没有任何风险 。
二、我们可开拓新的疆土,得到更多的军民支持 。
三、我们攻占了河东,就可直接威胁长安,唐军一定会心虚,马上派兵来围剿,这样王世充之围将自解 。
这是个好计谋,窦建德听了很心动 。然而,就在他准备行动时,绝大多数部将却站出来反对,理由很可笑:“凌敬不过一介书生,他懂什么军事,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现在不联合王世充夹击唐军,一旦王世充失利了,我们灭亡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