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盘点:孙权时期的五任丞相的最终结局

孙权对武将能推心置腹,文臣就远远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如同房间里的花盆,虽然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为了美观,是种摆设,最重要的是:请靠边站 。
来看看文臣之首,孙权的开国功臣张昭和几任丞相的命运 。
张昭因老气横秋遭弃
孙权在武昌称帝的时候,大封功臣,但有一个名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那就是张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事们开始见到张昭时,都拱手说恭喜恭喜,预祝将登丞相大位,张昭也自信满满 。不久任职通知公布,大家都傻眼了,丞相叫孙邵 。这可是孙权称帝后第一任大管家,但好多人还搞不清楚,这是谁啊?
他确实没有什么名气,在北方时曾担任过大名人孔融的秘书,孔融称赞过他有“廊庙才”,也就是国家的栋梁 。后来跟着刘繇到了江东,追随孙权后担任过庐江太守 。这样的人在孙权阵营一抓一大把 。他任丞相三年,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无声无息地去世了 。
那为什么不选张昭呢?孙权刚继位的时候,危机四伏,人心惶惶,张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挽狂澜于既倒,对稳定江东居功至伟,说是擎天柱一点都不过分 。然而孙权登基后一次宴会上,口口声声只提周瑜,让张昭的老脸往哪里摆 。他几次想站起来为自己辩驳,孙权都没有理他,张昭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站了出来 。孙权没有等他出口,冷冷地说:如果听张公的话,我们就要到别人那里要饭了 。
这句话戳到了张昭的痛处,因为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是主张投降的,这是他一生的污点 。张昭知道大势已去,“大惭,伏地流汗” 。
孙权难道真不知道他立下的汗马功劳吗?完全不是,冷落是与张昭的性格有关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 。其实从另一角度理解,就是他这个人缺少修养 。
张昭说话就直,常常摆老资格,把自己当成是孙权的老师 。看到孙权打猎,就说不要逞匹夫之勇;看到孙权喝酒,就说你难道想做商纣吗 。要么是让孙权羞愧难堪,要么是逼着孙权当众检讨 。孙权年轻时勉强能接受,随着年龄增长,对他的讨厌与日俱增 。
这次谈话后,张昭很知趣,先是担任了一些虚职,后来以老病为借口,上书请求回家养老,孙权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要求 。从此,张昭大多数时间就在家写书了 。
顾雍做了19年丞相
孙权任孙邵为丞相是想告诉大臣:这个位置是个摆设,不要来跟我争权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邵去世以后,孙权的第二任丞相叫顾雍 。
顾雍小时拜蔡邕为老师,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学习弹琴和书法 。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沉默寡言 。他被孙权提拔为尚书令的时候,他回家也不说,正常上下班 。家人毫不知情,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 。
他越是低调,孙权对他越是尊敬,越是信任 。他平时不怎么讲话,但开口必说到要害处 。孙权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 。
孙权遇到棘手问题,就会派中书郎到他家里去请教 。顾雍如果是赞成孙权的意见,就会请中书郎吃饭,反反复复研究这个问题,然后客客气气地送他离开;如果不赞成孙权意见,就不请中书郎吃饭,也闭口不言 。所以每次中书郎回来后,孙权就问:顾雍请你吃饭了吗?
陆逊因说话直被扣罪名
第三任丞相是名将陆逊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陆逊是浴血疆场的人,自然不会像顾雍唯唯诺诺,而且他战功赫赫,名望又高,信念就是“武死战,文死谏” 。习惯了讲话很冲,直来直去,不会顾及到孙权面子 。他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一个从来不犯错误、又没有缺点的人,怎么可能在领导头脑中留下好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