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佳丽三千乾隆为何还要六次下江南?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路过泰山,便率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庙 。当时庙前正有野台梆子戏上演《西厢记》,乾隆灵机一动,对大学士纪晓岚说,朕有一联,卿试对如何?乾隆的上联说道:“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 。”纪晓岚不加思索,信口拈来:“ 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 。”下联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上联东西南北”四方,珠联璧合,非常贴切 。
其实,这不过是乾隆下江南的一个对对联的小插曲,乾隆一生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演绎了六下江南的连环大戏 。为此,他还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 。在这一点上,他很像自己祖辈清圣祖康熙六次巡幸江浙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次下江南: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 。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 。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 。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 。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 。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 。同年五月四日,抵达圆明园 。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计五千八百里,历时五个多月 。
第二次下江南: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正月,乾隆奉皇太后懿旨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 。同年二月五日到达天妃闸,阅龙木;二月十三日,到达范仲淹高义园;二月二十日,到达苏州,又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在嘉兴和石门镇阅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达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宁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阅视河工,降旨截流漕粮,又将积欠的种子、口粮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孙家集阅视堤工,命令将河堤改用砖砌;四月六日 。到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四月十日,到达曲阜,拜谒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圆明园 。
第三次下江南:乾隆二十七年,即公元1762年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 。这一次南巡,正值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受灾,乾隆经过时,免去了这些地方的额赋,又拨了一些物资款项赈灾 。然后去审查了前两次命令修的工程的进度,并且对两淮的盐商赏赐有加 。经过杭州后,到海宁阅海塘、登观潮楼、阅福建水师;和前两次一样巡视织造机房和祭拜明太祖 。回京的时候检阅了徐州的河工;到邹县祭孟子庙;再次去孔庙拜谒,登泰山的玉皇顶烧香 。同年五月,到达涿州,赈灾免赋,然后回到圆明园 。
第四次下江南: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正月,乾隆开始第四次南巡 。此次南巡在时间、路线和主要行程安排与第三次大体相同 。
第五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1780年正月十二日,乾隆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 。乾隆说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观民,勤求治理” 。南巡途中,他多次颁发谕旨,免去直隶、山东等地应征地丁钱粮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妇,均加恩赏赐;到达山东后,他派遣官员祭祀了孔子;沿途他还派官员祭祀那些已故的兴修河道的官吏;此外,还在杭州、江宁等地阅兵,再一次拜谒朱元璋孝陵 。五月九日,班师回京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六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九年,即公元1784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开始了最后一次造访江南 。减免所经之地的地丁钱粮;准许各地曾经犯过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审核,没有案子的,可以加一个等级;经过德州时,在晏子祠行宫写成了《济文考》一文;拜谒孔子庙;视察江浙境内沿海工程;接见越南使臣;派官员祭明太祖陵 。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