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皇帝如何攒私房钱:皇帝借钱给政府

“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 , 既然家国都一体化了 , 那么皇帝就不应该再有什么私房钱 , 不应该私设小金库 。道理虽然如此 , 但事实上在清朝以前 , 皇帝照样有独立于国家财政的小金库 。说是小金库 , 其实并不小 , 里面的钱财可能比外朝国库的还要多 。所以 , 皇帝的小金库并不是钱财少 , 只是私密而已 。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传统 , 就是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很多时候还是分开的 , 皇家的归皇家 , 国家的归国家 , 不过 , 因为天下是私家的天下 , 皇帝免不了常常要把手伸到国库中 , 把国库的钱财窃取到皇家的小金库中 。
先拿西汉来说 , 当时国家规定的田赋、14岁以上成年人的人头税、卖官鬻爵的收入、盐铁专卖的收入都归国家所有;而土贡、山泽园池的出产、关税酒税的收入 , 都归皇家所有 。有意思的是 , 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 , 叫做口钱 , 每年23文 , 其中的20文归皇家 , 3文归国家 。就是说 , 皇帝及其老婆孩子潇洒挥霍的费用中 , 有不少就来自3岁到14岁孩子的人头税 。那么 , 小孩人头税对老百姓有多大的影响呢?
历史记载 , 大臣贡禹上奏皇帝说 , 有些人家因为交不起孩子的口钱 , 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掐死了 。按理说 , 一个孩子一年23文钱好像并不多 , 至于把自己亲生的孩子活活掐死吗?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 , 原来每个孩子每年23文只不过是上面的规定 , 而下面实行起来却成了一年中多次重复征收 , 再加上地方还有种种附加 , 数额早已经是规定的数倍 。汉武帝把孩子的人头税从7岁提前到3岁 , 下面征收的时候 , 常常是孩子落地就要交税 。因此 , 孩子人头税造成了民间大量的杀婴现象 。可见汉朝皇帝的小金库 , 是如此的罪孽深重 , 血迹斑斑 。
即便到了如此地步 , 历史上那个臭名昭著的汉灵帝还不满足 , 总是打创收的主意 , 于是 , 开了个大商铺 , 专门批发官帽 , 并毫不客气地把卖官鬻爵的收入划拉到自己的小金库里 。为了让自己的官帽批发部生意红火 , 他专门在西园成立了一个官爵交易所之类的机构 , 和一些热衷于买官买爵的人讨价还价 。一个叫崔烈的名门望族花500万钱买了个司徒 , 问儿子人们怎么看他买官的事 , 儿子实话实说:“论者嫌其铜臭 。”卖官铜臭难闻 , 但是比起征收口钱而逼得穷人杀婴 , 好像还不算是最邪恶的 。
此后的朝代 , 基本也就是这个样子 。宋朝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 , 就专门设立了内库 , 名字叫做“封桩库” , 即把每年节余的国家财政藏到这个库里面 , 初衷也是作为财政准备金 , 用来应付国家突发事件 , 但后来也变了性质 , 成为皇帝的小金库 。当然 , 国家一旦遇到战争、灾荒之类大事的时候 , 大臣们总是念念叨叨想让皇帝破点财 , 拿出点小金库的私房钱度过难关 , 有时候就连主管财政的三司官员也会厚着脸皮跑去向皇帝借钱 , 皇帝虽然极不情愿 , 但也只好借钱给政府 。虽然政府很讲诚信 , 总是能够把皇帝的私房钱按时归还 , 但就是这样皇帝也忍受不了这种形同勒逼的所谓借钱 。真宗皇帝不得已就一面规定以后每年从小金库无偿给三司拨款60万 , 同时下诏“切诫三司 , 毋得复有假贷” , 一面又恶狠狠地规定 , “内藏库专副以下 , 不得将库管钱帛数供报及于外传说 , 犯者处斩” 。因为有这样的家法 , 宋朝皇帝小金库到底有多少私藏 , 没有人知道 。在宋高宗时期 , 坊间流传他的小金库每年占去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