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嘉靖皇帝对待个人恩怨的态度

通过三年的不懈斗争,特别是通过迫使杨廷和退休、通过用暴力惩治在左顺门请愿的官员,18岁的嘉靖皇帝终于给父亲争到了一个他认为应该得到的尊号,取得了“大礼议”的胜利 。
按理说,接下来他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的事情上 。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埋头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清理他个人的恩恩怨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 。
网络配图
在中国的文化词典中,对于任何问题的解释,几乎都是相互矛盾的 。当然,也可以说都是带有辩证性的 。比如,既说“量小非君子”,又说“无毒不丈夫”,既说君子“以德报怨”,又说大丈夫“恩怨分明” 。那么,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个人的恩怨?是豁达大度、还是小肚鸡肠,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还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这就是一对矛盾 。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理念上的矛盾,导致了一切决定都是因时因地而异,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处理问[注: 官名 。元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 。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 。掌勘核刑名诉讼 。
现在,嘉靖皇帝站在自己立场上,开始以恩报恩、以怨报怨了 。
网络配图
先说他的报恩 。
在杨廷和的高压之下,张璁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为皇帝说话的,可以说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对于这样一个两肋插刀、鼎力相助的朋友和臣子,嘉靖皇帝当然是第一个需要报答的 。嘉靖三年四月,也就是杨廷和退休之后不久、左顺门事件发生前夕,虽然张璁还只是一个三年前才中进士[注: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的南京刑部主事,正六品官,嘉靖皇帝却破格任命他为翰林院学士 。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翰林院学士 。在明朝,翰林院学士虽然只是正五品[注: 官位 正五品 说明清朝官员等级第九级包括: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的中级官员,却是一个十分“清要”的位置,他可以陪皇帝读书、可以给皇帝讲学、可以有许多的机会接触皇帝,这层关系一建立,只要不使皇帝讨厌,下一步就可以出任礼部[注: 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左侍郎,并具备入阁为大学士[注: 大学士,官名 。唐景龙二年(708)置修文馆(后改弦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 。]的资格了 。
网络配图
事情就是这样不可理解 。六年前,当张璁在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精通相术的友人预言他三年后中进士、又三年“骤贵” 。张璁由赋闲的南京刑部主事,一步即为“清要”的翰林院学士,完全可以说得上是“骤贵” 。那么,到底是友人的预言或鼓励成为一种暗示,使得张璁敢于义无反顾地和强大的杨廷和等大臣作斗争,还是因为张璁和嘉靖皇帝一样的误打误撞,让友人的预言或鼓励成为现实呢?这永远是个史无定论的“哥德巴赫猜想” 。
【揭秘明朝嘉靖皇帝对待个人恩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