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和亲远嫁异邦而改写小国历史的北燕乐浪公主

女人在古代战争或政治中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视 。她们有时像催化剂,能派生出许多新的东西,从而改变历史的走向,或是让对立的双方更趋白热化 。前者如晋武帝司马炎的老婆杨艳,通过女人的撒娇本领,强势推出政坛新秀贾南风,并顺利的让白痴儿子司马衷成为西晋第二任君主,悄然改变了西晋朝的政治格局 。后者如靳准之乱的助推者靳月华,枕边微风吹起,使汉赵那场宫廷血案来的异常猛烈 。
其实,女人在古代还有一种更为突出的作用,就是调和剂 。她们能让剑拔弩张的死敌对头,暂时握手言和,这一行为上升到国家高度叫和亲政策 。彼时的异域番邦,并不就是现在的北美和西欧,会吸引女人抢着去 。那时的女人,并不憧憬与牛羊作伴的异域风情,可是她们没有说不的权力 。不管那个未曾谋面的男人岁数多大、长相如何、有几个老婆,她们都只能将自己作为礼物出手 。她们很伟大,也很悲哀 。
作为古代的皇帝,谁也不想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到异邦,甚至嫁给曾一度让自己挠头和闹心的死对头,既使自己的女儿为数不少,也并不经常交流和见面 。就像当年刘邦 “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晋书》)一样,他们总是找那些和自己血缘较远的宗室之女来替代 。所以,北燕的开国皇帝冯跋在接到柔然可汗勇斛律的求婚帖子,指名道姓的要娶他的亲生女儿乐浪公主时,内心会泛起涟漪,进行一番挣扎,最后还召开了专题会议,专门讨论此事 。
古人的优越感其实要明显高于今人,特别是那些天生高人一等的皇室贵胄 。所以,冯跋召开的议题会,毫无悬念的出现了一边倒 。以弟弟冯素弗为代表的朝臣坚决反对,说乐浪公主“不宜下降非类” 。非类就是异类,是不同于己类的人群,将柔然比作非类,轻侮蔑视显而易见 。把咱的亲女儿嫁给这样的人,绝对不行 。“宜许以妃嫔之女”(《晋书》,应该效仿当年的刘邦,随便找个庶出的做做样子就得了 。
尽管大家一致反对,冯跋还是做出了嫁女的决定 。他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女生从夫,千里岂远”!养闺女迟早是要嫁人的,远近无所谓,再说也不算太远;二是不能失信于人,“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之” 。我一向尊重异域番邦的习俗,在信誉上更不能欺骗人家 。于是冯跋“送其女妇于蝚蠕”(《晋书》),敲锣打鼓的嫁了闺女 。
冯跋嘴上说的轻松,做的也很坦然,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但他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并不能掩盖其内心的波澜,个中滋味,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在路卫兵看来,冯跋当时是很矛盾的 。他嫁女的决定,应该早已做了打算,但仍要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足见其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他并不心甘情愿把女儿嫁到柔然 。就像后来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样,他也同样看不起这个尚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游牧部族 。他之所以委曲求全,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权衡 。其难言之隐,来自当时的形势 。
冯跋的北燕政权,是在后燕受到北魏的强势打击、趋于衰败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后燕被北魏拦腰截断,中原大部分领土丧失 。慕容德去青兖二州,也就是今山东一地另起炉灶,建立了南燕政权 。北方部分仍旧延续后燕的班底,直到冯跋篡立,才在实质上改变慕容氏的执政格局 。也就是说,北燕是篡夺的慕容氏的政权 。
篡位的机会来自那场场面有些感人,也有些可笑的发丧 。后燕昭文帝慕容熙,“被发徒跣”为老婆送葬,也就给了冯跋可乘之机 。冯跋本是后燕的中卫将军,与左卫将军张兴,“皆坐事亡奔”,触犯了慕容熙,被迫逃亡,找深山老林躲了起来 。慕容熙离开皇宫亲自发丧,冯跋便联合了二十几个人,“以熙政之虐也”,悄悄入宫拥立了慕容云 。随后“发尚方徒五千余人闭门距守”(《晋书》),把慕容熙关在了城外,慕容熙攻城不下,最后败走被杀 。“熙政之虐”,这当然是冯跋找的理由,他总不能说慕容熙得罪过他,要报仇,那样没有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