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张飞的另一面:礼贤下士善于书画

张飞(?~221),字益德,涿郡人也,三国蜀汉大将之一,以勇猛雄壮著称 。在历史上,张飞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中曾赞扬他“为万人敌”、“为世虎臣”;曹操谋臣刘晔也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1];《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则曰“关羽、张飞为雄虎之将”,以至于“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 。”[2]随着宋元话本的问世,张飞事迹更是家喻户晓,张飞早已成为英雄的楷模,民间顶礼膜拜的对象,后人有诗赞曰:
网络配图
豹头环眼万人敌,丈八蛇矛闪电急 。
疾恶如仇直且刚,惨遭暗算三军泣 。
这短短的四句诗,将张飞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张飞给人的印象一般是一位头脑简单,经常闹事,粗鲁而又莽撞的武将形象 。其实,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 。这样写,实在是有些冤枉张飞 。历史上的张飞,在勇猛之外更渗透着和一股智气,一股文气和一股才气 。
一、巧于用计,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张飞是一名武将,他随刘备征战约38载,历任别部司马、中郎将、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拜为右将军,假节;221年刘备称帝后,改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他在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屡立奇功,是一个颇能用智,颇有指挥才能的大将 。
试举《三国志·张飞传》所载的“大破张郃”一例: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 。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
张郃是曹操手下一员大将,战功累累,陈寿在评传中赞扬张郃“以巧变为称”,“合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事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3]据裴松之注,定军山一战,黄忠虽然击杀了魏军主帅夏侯渊,刘备却深深惋惜没有拿下张郃:“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将,在渠县八濛山竟被张飞用计巧妙地引入迮狭的山道,在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下,狼狈地仅与十余人逃回南郑 。从此,曹操逡巡引退,不敢复窥汉中,巴土获安 。《三国志旁证》引林畅园师曰:“巴土不安,则汉中不可得,汉中不得,则蜀中不固 。巴土安,桓侯破郃之功也,汉中下,则刚侯斩渊之效也 。”刘备入蜀,“得鼎峙数十年皆于此战,破魏人之胆其功为第一 。”[4]可见,此次战绩是显著的 。
二、爱敬君子,礼贤下士,显国士之风
《三国志·张飞传》载“飞爱敬君子”,有实例为证,如脍炙人口的“义释严颜”之事: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 。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直接使用了这段内容,清毛宗岗在第63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回评时写到:“翼德生平有快事数端:前乎此者,鞭督邮矣,骂吕布矣,喝长坂矣,夺阿斗矣 。然前数事之勇,不若擒严颜之智也;擒严颜之智,又不若释严颜之尤智也 。”面对铁骨铮铮的严颜,张飞转怒为喜,“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服善如此,乃称莽耶?”
此外,还有一件发生于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取益州时的事很少被人提到,其见载于《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所注引《零陵先贤传》 。《传》云:“张飞尝就刘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感 。”诸葛亮为此对刘巴说:“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 。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