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际为何发生现任皇帝生前退位事件

近日,媒体传出日本天皇打算生前退位的消息,旋即为日本官方否认 。其实,在中国古代,确有一些皇帝生前退位,选择“内禅”,即把皇位传给家族成员 。
古代的内禅并不多见,但令人惊异的是,两宋之际尤其频繁 。这一时期,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就有徽宗、高宗、孝宗和光宗四位皇帝五次内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生前退位呢?
退位避兵燹:徽宗与高宗的内禅
宋徽宗的退位发生在宣和七年(1125年),他仅四十余岁 。当时,金兵大举侵宋,兵锋逼近开封 。宋徽宗欲南下避乱,于是打算命皇太子任开封牧,留守东京,抵挡金人 。也就是说,他最初的本意并不想内禅放弃皇位 。
《宋史?李纲上》中记载李纲对此表示异议,他对大臣吴敏表示,巨敌猖獗,形势凶险,皇帝必须传位给太子,才能使太子以足够的权威、名正言顺的位号,号令天下、招徕群雄,保存社稷 。
【两宋之际为何发生现任皇帝生前退位事件】李纲最后说:“肃宗灵武之事,不建号不足以复邦,而建号之议不出于明皇,后世惜之 。”这里引唐玄宗西逃入蜀、肃宗在灵武自行即位的故事,指出皇帝如不主动传位给太子 。
将会面临两重难题:第一,太子不即位,则威望不足以维持大局,难以拯救国家 。第二,太子如果想维持大局只能自行即位 。
那时内禅之议,就不再是皇帝主动与自愿的了,将使宋徽宗如唐玄宗一样,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李纲的提议与部分大臣取得了共识,这也成为宋徽宗决定内禅的关键原因 。于是,徽宗“内禅,以道君号退居龙德宫”,没多久就仓皇南逃 。
命运仿佛跟宋徽宗开了一个玩笑 。金兵围攻开封未果,于是撤军,旋即徽宗北归 。可不久之后,金国再次侵宋,这次直接将徽、钦二帝虏走 。内禅没有使徽宗避开兵锋,堂堂数十年太平天子,沦为金国阶下之囚 。
徽、钦二帝被虏走之后,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 。高宗一生充满戏剧性,单是内禅就搞了两次 。他第一次宣布退位时年仅二十余岁,完全出于被迫 。
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了高宗身边的宠臣与宦官,形势一度非常紧张 。苗、刘二人要求高宗逊位,传位给不到三岁的皇子赵敷 。
由高宗的伯母隆祐太后(宋哲宗的皇后)垂帘听政 。高宗无奈答应退位,搬出宫室,居于显忠寺 。大臣张浚联合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人整军勤王、起兵平叛,苗傅、刘正彦迫于压力,为自保计,又请赵构复位 。
于是,在仅仅退位二十几天之后,高宗又重登帝位 。由苗、刘主导的此次内禅近乎闹剧,他们二人最终也没逃脱被诛杀的命运 。
时隔三十多年后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再一次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与上次内禅不同 。
这次是完全自愿的 。此时高宗仅五十余岁,年富力强,为何要退位呢?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高宗与当年的徽宗面临极其类似的境况,即金国南侵的威胁 。
刚刚在前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举全国之力南下攻宋,高宗欲出海避敌,被臣下劝止,勉强决定亲征 。在南宋军队的拼死抵抗下 。
金国军队并未取得什么进展 。后来金国后院起火,完颜亮死于兵变,金军无功而返 。尽管局势渐趋缓和,但此次战事意味着此前宋、金之间的和平协议“绍兴和议”成为一纸空文 。
两国关系处于悬而未决的战争状态 。这不得不使高宗心有余悸 。国事纷繁,他已无心收拾 。若金人再次南下,他以帝王之尊弃国避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