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晚清重臣李鸿章历史上曾流过的三次眼泪

【解密:晚清重臣李鸿章历史上曾流过的三次眼泪】从17世纪中叶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西方列强的崛起都走了一条向外殖民扩张、掠夺别国资源、占领世界市场的发展道路 。无论是19世纪以前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亚、非、拉各国的历次战争,还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掠夺海外资源、占领海外市场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也成为西方列强向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源的对象,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 。其家族世代以耕读为生,至其高祖时,靠“勤俭成家,有田二顷” 。李鸿章20岁时奉父命赴京赶考,途中赋《入都十首》,欲“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李鸿章凭着自己的事和对清廷的忠诚,书生带兵,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屡获战功,扶摇直上,用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最后官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秉政25年 。
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不振,“必先富而后能强” 。他大力开办洋务,创办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他堪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外交第一人 。据说那时的洋人,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清朝廷 。
网络配图
然而,翻看中国签下的卖国条约,署名最多的,却是李鸿章 。多年以来,李鸿章一直被认为是投降主义的代表,是卖国贼的代名词 。
但根据野史,李鸿章至少流过三次泪 。
第一次是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后,李中堂迫不得已赴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赔偿白银2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免税运销中国内地 。
李鸿章如何不知,这样一纸条约必定惹得民怨四起,因此在日本遇刺后嘱随员将染血的官服保存下来,希望“此血可以报国矣” 。回国后,李鸿章遭到举国上下一致声讨,“国人皆曰可杀” 。朝廷责他办事不力,百姓骂他贪污受贿,拿日本人的银子,卖国家的领土 。
李鸿章被免去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职位 。全体军机大臣上折子给皇帝,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 。李鸿章闻知后老泪纵横 。
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水师并不逊色于日本,同样的铁甲舰,同样的火炮,何以打不过人家?不是将士不肯用命,而是朝廷腐败无能 。李鸿章有苦说不出,唯有洒泪自怜 。
1896年,闲居在北京东安门外贤良寺内的李鸿章,受命出席俄罗斯沙皇即位大典 。时年73岁的李鸿章决定顺访欧美列国,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此行历时190天,行程9万里 。
抵纽约时,李鸿章拜谒了故友格兰特的陵寝 。格兰特曾于1868~1876年间任美国总统,离职后与妻子朱莉娅周游世界,于1879年(光绪五年)抵华,由香港赴广州,再经上海抵天津 。李鸿章以北洋大臣身份乘舰出塘沽港以全军礼迎宾 。格兰特曾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军统帅,李鸿章则在剿杀太平天国中屡立战功,被西方人称为“东方俾斯麦”,两人塘沽初会,一见如故 。

时隔17年,格兰特已经葬身一?黄土 。李鸿章只能到曼哈顿岛上的格兰特墓园凭吊 。想到斯人已去及自己的坎坷,李鸿章不禁黯然垂泪 。“中堂至格兰德寝园,有宿草矣,为怆然者久之 。从者以鲜花环进,敬悬墓门,循西礼也 。”李鸿章怅惘之余,嘱清廷驻美公使代表他在格兰特墓园种植银杏、红梅各一棵,“用志景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