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中的预期理由是什么


逻辑学中的预期理由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不矛盾律: 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
在传统逻辑里,矛盾律首先是作为事物规律提出来的,意为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 。
它作为思维规律,则是任一命题不能既真又不真 。
矛盾律也被当作一种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规律,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断定一个命题 (a)及其否定 (并非a) 。
这就是说,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应持两可之说,以免自相矛盾 。
矛盾律还被看成是关于逻辑语义的规律,即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语词或语句不应既表述某一思想又不表述某一思想 。
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思维就会陷入逻辑矛盾(a并且非a)。
而任何包含逻辑矛盾的思想又总是错误的,所以思想的无矛盾性是正确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构造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
在现代逻辑中,(a∧a) ( 读作a并且非a是假的 ),是矛盾律在命题逻辑中的体现;x(F(x)∧F(x)) (读作并非存在着一个个体x,x既有性质F又没有性质F),是矛盾律在谓词逻辑中的体现 。
二、排中律: 在现代逻辑中,a∨┐a(读作:a或非a),是排中律在命题逻辑中的体现;"x(F(x)∨┐F(x))(读作:对任何个体x而言,x有性质F或没有性质F)是排中律在谓词逻辑中的体现 。
由于构造逻辑不承认现实世界里存在着实无穷,只承认无穷是一个过程,因此,在该逻辑中,涉及无穷对象时排中律不成立;用反证法证明存在命题,也不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方法 。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 。
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 。
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 。
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 。
排中律还是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规律,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即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能持两不可之说 。
排中律还被当作逻辑语义的规律,即任一语词或语句在同一上下文中应表达某一思想或不表达这一思想 。
作为后两种规律,也叫做排中律的要求 。
排中律并不排除具体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环节以及有多种状态和各种可能性 。
在现代逻辑中,a∨a(读作:a或非a),是排中律在命题逻辑中的体现;"x(F(x)∨F(x))(读作:对任何个体x而言,x有性质F或没有性质F)是排中律在谓词逻辑中的体现 。
由于构造逻辑不承认现实世界里存在着实无穷,只承认无穷是一个过程,因此,在该逻辑中,涉及无穷对象时排中律不成立;用反证法证明存在命题,也不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方法 。
例句:既说“此茅锋利,无坚不摧”,又说“此盾坚固,任刺不入”,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的原理 。
三、同一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 。
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依)思维对象的同一 。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
(贰)概念的同一 。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
逻辑学中的预期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