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吗为台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 )

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著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却轻轻发落了事 。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鲁监国将领,亲疏之分显而易见 。顺便说一下,郑成功的跋扈自雄在致定国信中也有充分的表现 。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大权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 。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完全是一国之主的口气 。总之,南征之役无功而返是按照郑成功自己的意志行事殆无疑义 。
1653—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后一次机会 。定国计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 。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和广东义师都是全力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 。广东义师为了实现定国的战略意图表现的积极性颇足称赞 。在定国新会战役失败之后负责联络广东义师的明两广总督连城璧仍然为这一东西合击战略奔走呼号 。他在1655年六月给永历朝廷的奏疏中呼吁:“所望西师迅发,闽帆再扬,而臣与辅臣郭之奇一鼓再鼓,乘敌之疲,用我之壮,粤东不足平也 。”次年(1656,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七月,连城璧又在疏中说他联络的粤中义师“坚处海滨,……枕戈以待王师重来,与闽师期会,收前此未济之功” 。由于李定国在新会战役中兵员器械损失较大,又急于赶赴安龙迎接永历帝入滇,顾不上粤东战场了 。大好良机付之东流,曷胜浩叹 。
网络配图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贼出身,于是郑成功一直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极少接受属下的意见 。然而他的文人背景却也能让他以德服众,同时也有助于他对商业方面的经营,创造出胜过他父亲的局面 。
因郑成功为中日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 。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 。台湾日治时期,日人拆除为数不少的汉人庙宇 。但位于台南,清代设立祭拜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所幸被保存 。并另在旁兴建和风建筑“开山神社”,亦供奉郑氏,形成双庙格局 。直至战后,开山神社遭拆除,延平郡王祠则将原先闽式建筑整修为北方朝廷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