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是如何成为当时世界的领袖国?

什么样的国家能做领袖国?主要两个标志 。一是有它主导的国际组织 , 例如今日主导北约的美国;二是它敢于担当国际义务 , 扶弱抗恶 , 做“善霸” 。本国领导人不仅管本国的事 , 还要管外国的事 。
这两方面 , 七世纪的大唐帝国基本都做到了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起“政治流亡事件” 。
网络配图
公元651年 , 波斯国(现称伊朗)遭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侵袭 , 京城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达)沦陷 , 波斯国王伊嗣俊殉难 。伊嗣俊的儿子、王储卑路斯“火线继位” , 一边率残军退守抵抗 , 一边求助“国际干涉” 。
卑路斯首先退守到了吐火罗(今阿富汗) , 在吐火罗人帮助下 , 一度收复了边疆失地 。然而 , 好景不长 , 阿拉伯帝国疯狂反攻 , 卑路斯和吐火罗人难以招架 , 堪堪就败 。于是他们联合向外求援 , 卑路斯提出到大唐“政治避难” 。
国破家亡 , 波斯君主最后关头为何向大唐寻求“政治避难”?
史学家多是从军事实力对比分析原因 。公元7世纪 , 世界只有两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 那就是大唐与大食(阿拉伯帝国) 。两国争夺的焦点就是现在的中亚与西亚 。大唐帝国曾与阿拉伯帝国大小争战20余次 , 大唐军队胜多负少 。
所以 , 当时西域各国 , 也就是中亚和西亚地区 , 一旦出现危难 , 政治流亡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中国避难 。从军事力量的对比上看 , 只有大唐帝国能抵制大食的东进 。其他中亚诸国 , 包括东罗马帝国 , 根本罩不住流亡政权 。
网络配图
当然 , 这类分析也是不错的 , 但显然不够全面 。这里 , 除了不可或缺的军事原因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 往往被忽略了 , 那就是世界“正统”地位 。
无论是在东罗马帝国 , 还是波斯国、西亚诸国 , 甚至阿拉伯帝国眼中 , 都不敢小觑大唐帝国的正统地位 。因为它主导着高举国际正义旗帜 , 具有军事干涉能力的国际组织——天可汗 。
说起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天可汗” , 众所周知 。它不是一个简单名誉称谓 , 也不是一个纸糊的王冠 , 而是一种实质性的国际组织体系 。昔日“天可汗” , 从范围上 , 算不上今日联合国 , 但却相当于“东方北约” 。这是中国主导的第一个“国际组织机构” , 其作用主要是政治与军事两方面的担当 。维系国际和平 , 仲裁各国间之纷争 , 为天可汗首要任务;维护各国独立 , 不受强国侵略 , 为天可汗另一职责 。为表示对天可汗之绝对服从 , 各国嗣君即位 , 必由天可汗下诏册封 。各国军队必须接受天可汗征调 , 受征中国“维和”平乱 。
因为有了天可汗组织 , 公元七世纪“国际道义舞台”就此为中国领衔 。日本人称此时的大唐帝国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 , 亦非谀语 。
当波斯流亡君主向中国求援时 , 此时大唐太宗李世民已逝 , 进入其子高宗“永徽年” , 这个高宗虽然不抵父亲伟岸 , 但尚有父亲领袖遗风 , 弱国被强国欺凌 , 大唐岂能坐视不管?中国皇帝管中国的事 , 也一定要担当国际道义 , 管外国的事!他毅然接受了卑路斯求助 , 马上设立波斯都督府(今伊朗境内的扎博勒) , 任命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 , 将波斯与大唐安西都护府连成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