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玉米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等 。在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 , 主要在中后期形成危害 , 特别是抽穗后逐渐加重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 , 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 , 受害植株严重时会全株枯死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 , 喷洒20%菌灭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锰锌·霜脲8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 。(2)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发病后的植株严重矮化 , 一般仅有健株高度的1/2或1/3 。叶片深绿 , 宽短质硬 , 呈对生状;叶背侧脉上常出现蜡白色突起物 , 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玉米5叶期易感染 。防治办法:①播种前后用18%广大阿啄净1500倍液对玉米田及周边杂草喷雾 , 杀灭灰飞虱;②苗期可用15%病毒必克600倍喷雾 。(3)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 , 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 , 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 , 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 , 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 , 后逐渐变为淡褐色 , 手捏有空心感 , 常导致倒伏 。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 ,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 , 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 , 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 , 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 。
但是 , 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 , 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 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 , 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 , 可选用抗病品种 。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陕单9号等 。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 , 注意排水 。(4)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花 , 一旦发病 , 通常全株颗粒无收 。因此 , 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 , 危害相当严重 。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 , 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 。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 , 基部大而端部尖 , 顶部没有花丝抽出 。有时一侧苞叶裂开 , 露出黑色粉末 , 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 , 孢子不易飞散 , 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 , 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 , 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 , 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 。入侵后 , 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 , 随植株生长 , 蔓延至果穗和雄花 , 形成孢子堆 , 成熟后又散出孢子 , 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 , 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 。
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中单12、辽单18、丹玉13、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等 。②实行轮作、深耕 。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 , 发病重 。实行3年以上轮作 , 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源菌的危害 。另外 , 深翻土壤 , 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 , 以减少菌源 , 减轻发病 。③早期拔出病株 。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 , 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 , 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5)亚洲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 , 属鳞翅目 。主要危害玉米心叶和穗、茎秆 。防治方法:①苗期每亩可用3%呋喃丹1~2千克加入1倍的细土或细沙 , 均匀撒入心叶中 。②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广大阿啄净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6)黏虫 。又称夜盗虫、五色虫等 。属鳞翅目 ,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 。如在低龄段不加防治 , 进入6龄阶段的幼虫可在3~5天内将整株玉米苗、叶片食光 , 造成严重损失 。该虫昼伏夜出 , 傍晚开始活动 , 黄昏时觅食 。有假死性 , 怕光 。防治办法:田间百株玉米害虫数达30头左右时 , 应立即进行防治 , 每亩可用50%辛硫磷1500倍夜喷雾;大龄期可用0.1%苏维士或18%阿啄净15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