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喝孟婆汤?在唐朝发生了什么灵异事件

发生在唐朝的一件灵异事件,真人真事 。
顾况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诗作不避俚俗,旨在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不追求文采华美、词藻奇丽,却不乏想象丰富,意境奇特的清新自然佳作 。以至于皇甫湜称赞他的诗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 。唐末诗僧贯休对顾况的诗作更是推崇备至 。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 。
《幽闲鼓吹》中记载有一段关于顾况慧眼识英才的历史佳话 。
说,十六岁的年轻人白居易到长安赶考,按照惯例,拜访京师有名望的前辈 。
顾况未来得及看诗作,见了“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米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等翻开诗作,看到《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句,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嗟赏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大加延誉,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
顾况诗坛得意,也提携过很多诸如白居易等后起之秀,但他本人家庭生活却很不幸——没生养有儿子 。
在中国古代,后继无人,是最大的不幸和悲哀,尤其像顾况这种功成名就的人 。不过,总算老天有眼,大概五十多岁的时候,顾况老树开花,连续生育了好几个孩子,有子有女 。
顾况真是乐坏了 。
有一个成语叫什么来着?乐极生悲 。顾况长子在十七岁那年,竟然病死了 。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至痛啊 。
伤心欲绝的顾况写了一首诗,云:
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 。
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 。
说来也怪,顾况都已经七十多岁了,没多久,他又有一名小妾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儿子 。
顾况给这个孩子起名“非熊”,寓意于辅佐武王伐纣的太公望,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姜太公一类非凡人物 。
可是,这个孩子却是个哑巴,不会说话 。顾况大为叹惜 。哑巴就哑巴,好歹也是自己的骨肉,也能传宗接代!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
顾非熊七岁那年,跟哥哥、姐姐们在庭院中玩耍,哥哥、姐姐们捉弄他,把他捉弄急了,忍不住开口争辩说:“其实我是你们的兄长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捉弄我?!”
【忘了喝孟婆汤?在唐朝发生了什么灵异事件】 真是天雷滚滚啊!
顾非熊一这句,把庭院里所有人都震惊住了 。
这还没有完,“哑巴”顾非熊这会儿一点也不哑了,口齿伶俐得很,一五一十地说起他身世来,说他前世就生在顾家,死后舍不得离开顾家,又重新投胎入顾家 。他叙述起前生曾经经历过的种种事情,历历不误,对哥哥、姐姐们的小名,如数家珍,一个个叫了个遍 。
而且,开口讲话后的顾非熊读书很好,做诗也很高明,他有七十多首作品收入了《全唐诗》,其中的《闾门书感》、《桃岩怀贾岛》、《题马儒乂石门山居》、《早秋雨夕》、《天津桥晚望》、《送马戴入山》等都是名作 。
不过,顾非熊诗品虽高,科场却很不如意,连续三十年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以致在他的后期诗出现了很多牢骚话,如《会中赋得新年》的:“那堪独惆怅,犹是白衣身 。”《下第后寄高山人》的:“多愧邻高隐,无成又一年 。”等等 。
唐穆宗长庆年间,顾非熊再次落第 。
怎么搞的?人家顾非熊可是民间大有名气的诗人,而且,还是名门之后,怎么就考不上一个进士?唐穆宗看不过眼了,责成主管考试的部门再慎重考虑考虑 。
在皇帝庇护下,已过知命之年的顾非熊终于得偿所愿地高中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