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的真相

司母戊鼎是目前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铸造青铜器在古代非常先进,而在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发展完善,制造了现在无数的珍宝,但是叫了半个世纪的司母戊鼎却突然改名为后母戊鼎,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令其改名的原因 。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关于这个鼎耳的去向也是众说纷纭,估计在埋入地下之前,就已经被击断失落 。当时因为体积过大,为防止日军抢走,便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现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保存 。
经过研究学者鉴定,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祭祀,所以将第一个字读为“司”(“司”通“祀”),解释为祭祀母亲戊的鼎 。但是现在却突然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让人疑惑不解,因为第一个字跟“后”字一点都不像 。
其实在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中,书写的顺序和方向都是不固定的,甲骨文的书写顺序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有从左到右,也有从右到左,所以在字形上,经常会出现反写,而甲骨文中的“后”有时候就写成现在这个样子,看起来很“司”成一样的了,所以最开始把司母戊鼎这个名字弄错了,而“后”指的是皇后,也就是表明了“母戊”的身份,是商王祭祀自己母亲所铸造的青铜器,所以司母戊鼎应该为后母戊鼎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