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五个误区你一定要记得

中国式坐月子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和传统,其中不乏过时的老旧陋习 。下面就来聊聊,坐月子有哪些误区 。
误区1 忌沾水
坐月子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大约为产后6周左右 。月子里会频繁出汗,医学上把这种出汗称为褥汗,是要把体内多余的水分都排出体外 。除了出汗以外,还要排恶露,其中包含胎盘附着物、蜕膜和血液等 。出了一身汗,排了恶露,会比较难受 。产妇要做的就是,好好洗头洗澡,休息放松 。当然,一定要淋浴,不能坐浴 。其次,要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尤其是剖宫产的伤口 。剖宫产术后,建议一周以后洗澡 。洗完澡,要把腹部的伤口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轻轻擦干净,消毒后再盖上敷贴 。
误区2 忌刷牙
怀孕期间,孕妇在激素的作用下,会出现牙龈充血、水肿、易出血的现象,特别是在刷牙的时候 。这主要是因为孕妇在孕期没有摄取足量的营养,身体缺钙,所以生完孩子后牙齿确实变坏了 。由此,很多人就认为产妇不能刷牙 。事实上,产妇在月子里每天要进食大量糖类、高蛋白食物,如果不刷牙,食物残渣留在牙缝中,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或牙周病,并引起口臭、口腔溃疡等 。所以,月子里一定要天天刷牙,一天至少两次 。可用软毛牙刷,温水刷牙,避免对牙齿及牙龈刺激过大 。
误区3 忌生冷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产后早吃、多吃有利于保持肠道通畅,促进产后早日排便 。这对产后恢复至关重要,还能避免产后痔疮加重 。水果不需要加热,但是不建议进食温度过低的食物 。
误区4 忌活动
生产过程中的确是耗费了很多力气,但是适当休息后,建议产妇尽早下床活动 。尤其是顺产妇,建议第二天就在床旁适当活动,尽早调动身体机能,帮助恢复正常 。如果长期卧床,血液处于浓缩、高凝状态,患有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
误区5 忌看书
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看书、看手机都没问题,但是要注意休息,不能保持一个姿势看太长时间,影响视力和颈椎 。
除了保证饮食、休息、清洁,尽早下床活动外,新手妈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避免吹风受凉,室温一般以25℃~28℃为宜;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按时产后检查 。
【坐月子的五个误区你一定要记得】需要注意的是,家属对有抑郁倾向的产妇,要进行悉心照顾及心理疏导,必要时及时就医治疗,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