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

内务府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称 , 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 。
历史
内务府根源于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组织 。包衣是“家仆”的满语音译 , 八旗制度产生时 , 包衣作为八旗成员的一部分而被编入包衣牛录 。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和清王朝封建君主制的确立 , 皇属包衣牛录的职责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 向具有宫廷服务性质的机构——内府转化 , 这就是内务府的雏形 。
【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清入关后 , 由于清宫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历代封建王朝宦官制度的影响 , 内务府一度被宦官机构——十三衙门取代 。但是十三衙门这一机构不能适应满族统治集团的政治需要 , 随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巩固 , 十三衙门也就必然重新被内务府所取代 。
《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载 , “国初设立内务府 。顺治十一年裁 , 置十三衙门 。十八年裁十三衙门 , 仍置内务府 。”
职责
清代内务府的职责是“奉天子之家事” , 管理宫禁事务 。其成员由内务府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15个包衣佐领、18个旗鼓佐领、两个朝鲜佐领、一个回子佐领和30个内管领的包衣人及太监组成 , 其机构组织兼容了清初内务府和十三衙门两种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 并最终形成了以七司三院为主干兼辖其他40余衙门的庞大的宫廷服务机构 。清代内务府是清代国家机构中职官人数最多、机构组织最为庞大的衙门 , 在维护清朝统治和专制皇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机构设置
内务府衙门分内务府堂及所属七司、三院等50多个部门 , 总称总管内务府衙门 , 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 特任 , 无定额 。内务府总管为内务府之主官 , 品等为正二品 , 下设如会计等七个司 , 功能职务为管理出纳 , 财务收支 , 祭祀礼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