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雍正即位为何被世人怀疑?雍正继位真相

题记:中国历史上,皇子们为争夺储君地位的斗争屡见不鲜,雍正皇帝的继位就被认为是一场阴谋,那么,雍正皇帝是怎样登上皇位的?他真的是矫诏吗?
中国历史上,皇子们为争夺储君地位的斗争屡见不鲜,雍正皇帝的继位就被认为是一场阴谋,那么,雍正皇帝是怎样登上皇位的?他真的是矫诏吗?
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个皇子,其中皇二子允为皇太子 。但皇太子长大之后,对于康熙迟迟不死感到着急,同时也怕康熙皇帝哪天变了主意,会立别的兄弟做皇帝 。于是便同索额图等人结成太子党,暗中培养势力,企图谋害康熙,夺取皇位 。后来被康熙皇帝觉察,康熙一怒之下于四十七年(1708年),将其废黜 。康熙废掉皇太子之后,储位空虚,这样诸位皇子之间争夺储位的冲突骤然激化 。后来,康熙曾一度恢复允的太子之位,但是允不思悔改,再次密谋篡位,又被康熙废黜 。从此,康熙到死也没有再提立储之事 。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 。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 。据说康熙驾崩之前曾经将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允、皇八子允、皇九子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八人招至御前安排后事,并命隆科多草诏传位于皇四子胤 。康熙驾崩7天后,隆科多公布了康熙的遗诏,宣谕:“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几天后,胤在太和殿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雍正元年 。
胤的继位就像是一块石头丢进了原本平静的湖面,让清廷内外动荡不已 。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悄悄开始流传 。较早见于记载者为《大义觉迷录》,其中说:“先帝欲将大统传与允,圣躬不豫时,降旨召允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 。”“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允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 。”“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将允调回囚禁 。太后要见允,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 。”
近代也有学者认为康熙临终前召“八人同受面谕”值得怀疑 。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八九点钟驾崩的,召胤进畅春园是在这天的凌晨一两点钟,也就是说在胤到达畅春园之前,康熙已经将八人急召入宫,宣布了遗诏的内容 。而后来雍正自己说有八人同时受诏书是他继位后的七年 。如果此事是真的话,一直受人怀疑的雍正也不会等到七年之后,同受面谕的八人大都变化了时候才拿出这一证据 。所以这一证据极有可能是雍正为了掩盖自己改诏篡位的事实而伪造出来的 。
但是,对于改诏一说,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皇十四子的问题 。康熙在选立储君问题上确实是在犹豫 。开始确实有考察皇十四子允禵的意向 。但是,允禵在西宁建立衙府、收受贿赂,引起康熙的不满 。所以,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之时让允禵回到前线,而让皇四子代为祭天 。说明康熙此时已无传位皇十四子的意思 。而对皇四子似乎更加器重 。另外,雍正改“十”为“于”说也站不住脚 。因为,根据清朝的用语规范,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 。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于”,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 。而且清代的诏书中“于”与“於”字是不能互用的,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没办法改 。此外,清代诏书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 。满文是竖写的,很难更改 。至于,雍正让十四弟把“祯”改为“”字,是为了表示避讳,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雍正囚禁允,只是表示雍正对允手中的军权不放心,不能以此说雍正就是篡位 。